返回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姚光启的办法:发房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姚光启的办法:发房子 (第3/3页)

离开要还债,从业要赔付,简直是骇人听闻!

    官厂是朝廷调节劳资矛盾的重要工具,官厂对大明生产关系的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六月,泰西的大帆船再次到港,这一次到港的大帆船,终于不再只是葡萄牙的船队,而是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格兰四国的船队。

    尼德兰、英格兰的船队,过马六甲海峡,从西而来,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船队从东而来。

    其中英格兰的船队被拦在了琉球,尼德兰、葡萄牙、西班牙船队被准入到了松江府新港。

    英格兰使者发出了尖锐的爆鸣声!他们好不容易打通了航线,漂洋过海,因为引航技术落后,足足一年才抵达了大明,却被大明拒之门外了,。

    这让英格兰使者仔细和大明沟通后,才明白了缘由。

    还是私掠许可证的问题,在私掠许可证没有被取消前,大明不会和英格兰进行通商。

    按理说英格兰的三艘三桅盖伦船,应给被拦在马六甲海峡,但因为这是第一次来,所以准许其来到琉球,用船上的物资,购买一批货物,香料、铁锅、瓷器、茶叶等等回航。

    英格兰船队出发的时候有六艘船,抵达好望角的时候,就只有四艘,在抵达马六甲海峡的时候,就只有三艘了,这一艘迷航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在琉球购买,要比在松江府购买贵三成还多,甚至一些货物,琉球首里港不能提供,比如英格兰希望购买一批老卤水和金鸡纳霜,这是琉球首里港商人无法提供的。

    大明的确开门做生意,但不是谁的生意都做。

    而且下次,英格兰船队再来,就只能到马六甲海峡回航了,在马六甲城能买的东西更少,主要是香料。

    “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样,正在失去海洋。”朱翊钧在六月十七日,看完了泰西所有的国书后,召见了高启愚,询问高启愚外交事务。

    “回陛下,第乌堡已经落到了尼德兰人手里。”高启愚站在堪舆图前,点在了第乌港的位置。

    第乌总督府位于蒙兀儿国最西部的古吉拉特邦。

    正德四年,葡萄牙人从古吉拉特人手中夺走了第乌,并且开始修建了第乌堡,第乌堡非常小,城墙围不过四里,朱翊钧一个晨练就能绕这地方十圈,甚至心率都不会超过一百六十。

    但第乌堡非常的坚固,易守难攻,是典型的不规则棱堡,两个城门封闭后,只有一道水门可以进出,这座第乌堡,阿克巴亲征,都吃了个大亏。

    在第乌堡营建后的六十年时间里,葡萄牙人的城堡从第乌堡到科钦,遍地都是,一共十六个城堡、港口构成了第乌总督府。

    但今天,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证实,不可被攻破的第乌堡被攻陷了。

    不是古吉拉特人夺回了城堡,而是尼德兰人攻破了第乌,取得了第乌港的控制权,这代表着尼德兰人已经拥有了从东来到大明的能力。

    西班牙人在失去海洋,葡萄牙人也在失去过去开拓的殖民地。

    而攻破第乌堡的人,名字叫科内利斯·德·浩特曼,浩特曼作为尼德兰的特别使者,同样来到了大明,和大明商讨在马六甲城交易香料之事。

    这个浩特曼,也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创始人。

    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堪舆图,思索着该如何应对这种新的改变,泰西殖民者正在用一种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海外殖民地的开拓,掠夺财富。

    万历开海和永乐开海的方向不同,万历开海主要方向是太平洋,而永乐年间主要是经略南洋和西洋。

    当下,大明没有实质上经营西洋(印度洋),坐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西洋开疆拓土,还是调转重心,加大对西洋的开拓?

    “高宗伯以为该当如何?”朱翊钧的手在堪舆图上滑动着。

    大明现在调转开海的重心,加大对西洋开拓力度,第一件要做的事儿,就是攻打安南,将安南再次郡县化,这样一来,西去的商船才可以畅通无阻。

    不调转重心,按部就班的发展,等大明把整个南洋收拾好了,可能门前全都是恶客了。

    “重中之重,还是南洋。”高启愚看着面前的堪舆图,面色凝重的说道:“金山国、金池总督府,其实对于大明而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可是南洋,是不容有失的。”

    高启愚提醒陛下,万历开海,最重要的利益,就是南洋,在这个核心利益面前,其他的都可以让步。

    而大明国策的制定,要围绕这一核心利益进行展开。

    “高宗伯的意思,是朕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有些贪得无厌了是吗?”朱翊钧笑着问道。

    高启愚思索了下,十分认真的说道:“这是应该的。”

    一个不想开疆拓土的君王,还想做暴君?

    每一个暴君,做的都是开拓的事儿,当皇帝,一定会毁誉参半,是绝不可能让所有人全都满意。

    万历维新以来,大明国力日益强盛,陛下的眼里不只有南洋,还有东太平洋,还有西洋,这是很合理的。

    要不然靡费巨万,养十万京营、十六万水师,用来做什么?

    全都要,不是贪婪,而是陛下有这个实力全都要。

    “既然如此,那就不准尼德兰使者浩特曼的请求了,不允许尼德兰商船在马六甲城购买香料。”朱翊钧做出了一个决策。

    这个决策并不能完全阻止尼德兰人获得香料,大明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力量,还没有强到片甲不得下海的地步。

    这个决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尼德兰人获得香料的价格,减少远洋航海的利润,让荷兰东印度公司篡取利益的速度减慢,让大明获得更多的时间,来调整政策。

    “臣遵旨。”高启愚俯首领命。

    大明对香料的需求同样很大,比如五香粉,就需要大量的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有的还会加入干姜、豆蔻、胡椒、陈皮等物。

    大明有着非常成熟的香料加工业,并且竞争非常激烈,各家香料的配方、比例更不相同,风味也有不同。

    南洋产出的大量香料,根本不够大明自己消化,甚至需要总督府创办种植园来种植。

    陛下个人同情尼德兰人的遭遇,认可尼德兰人抵抗暴政的勇气,但不代表陛下会为了这些同情和认可,在国家利益上更多的让步。

    陛下最大的资产,一共十五万顷田亩还在南洋。

    “陛下,马丽昂创办的大光明教,有了新的进展。”高启愚面色古怪,汇报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

    礼部以为,两年没有消息的马丽昂和她的大光明教,可能已经随着三亨利之战的结束,成为了历史微不足道的注脚。

    但礼部显然是想错了,大光明教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大光明教不再追求进入巴黎,而是在广大的、无人在意的乡野之间传教,并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进展。

    关于王位归属的三亨利之战,主要集中在巴黎附近,广大的乡野无人在意,给了大光明教肆意生长的机会。

    大光明教以一种十分暴烈的方式传教,礼部将其称之为,黄巢式传教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