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19章 双饷明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219章 双饷明军 (第3/3页)

也对身处泰西的吴藩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由于环境、需求等因素都多有类似,因此,在蒂罗尔步兵和瑞士人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定训练操典的时候,朱文奎和杰士卡等人,实际上还加强了长矛的存在感,并且认为长矛手也不应该安于“站桩”,应该充分发挥攻击武器的效用。

    当然,波兰人肯定是不知道这一点的。

    唐赛儿率军回来之后,朱文奎专门去询问她,波兰骑兵这么出名,她感觉如何?希望能介绍下经验,让大家可以制定出应对的办法。

    不过,唐赛儿认为,波兰骑兵不太难对付,因为他们的冲击力很差。

    杰士卡等人虽然有些意外,但考虑了下,表示可以理解。他们还翻出了制作《战争章程》时,郭康提出的参考意见,认为,中原步兵之所以早早淘汰双手格斗兵器组成的大阵,宁可放弃其杀伤效率更高的优点,转而采用长矛,可能就是由于那边骑兵的逐渐发展。相比于双手重武器,长矛更有利于对抗骑兵,因此比例显著上升,导致了和欧洲不同的结果。所以,她觉得波兰人不行,也正常。

    朱文奎则觉得她是吹牛。不过唐赛儿表示,自己是实打实上过战场的。波兰骑兵的冲击效果,还不如朱文奎那个堂叔呢。非要解释的话,可能是有了之前那几次的交战经验,就觉得这边的压力不算大了,但她真的不是吹牛。

    而这次,吴藩的步兵,才第一次得到和波兰-立陶宛骑兵对抗的机会。

    作为主力的各百户,算是比较资深的部队,有四成左右的人都是官府认证的“老兵”,能够在战时领取双倍的粮饷。考核标准,就包括武器使用,以及其他兵器、尤其是火枪的考核。

    这些人也更重视灵活性,像现在这样,打散使用,其实也是经常有的。允许进攻之后,就以五人的最基本单位,组成一个个小组,来进行作战,而非传统的横队或者纵队。见到敌人骑兵,就用长矛顶住,然后队里的斧枪手上前,上砍马首,下斩马足。等敌人摔落,再一举解决。

    而剩下的一个人,一般是远程武器射手。

    以往他们受瑞士人影响,也以弩箭为主。不过后来,通过与威尼斯合作,官府越来越有钱,给的武器装备也升级了。现在,这些老兵都有意大利生产的盔甲,而且广泛装备朱文奎从罗马搞来的火枪。其他人作战的时候,火枪手就跟在他们后面,专门找威胁最大的敌人射击。

    双饷明军的作战效率十分惊人,不声不响,就在敌人群中,打出一道道口子。波兰-立陶宛骑兵试图组织人手对抗,但夜间这个情况,指挥十分困难,只能给出一些简单的要求和许可。更别说,现在,他们后方乱了起来,因此也没法及时调度了。

    火箭大连发射的武器,在这个距离,依然可以穿透东欧轻骑兵的皮甲和厚毛毡,造成一定杀伤。当然,更重要的是,它们携带的发烟材料,效果十分显著。

    火箭落地后,就纷纷炸开,然后冒出颜色奇怪、有浓烈刺鼻气味的毒烟。虽然没法立刻杀伤敌人,但还是把周围人熏得纷纷躲闪。而且,人还能硬撑,战马是肯定受不了这东西的。

    一时间,爆炸声、火光和毒烟,大量马匹都受了惊,开始不听使唤,乱跑一气。一时间,让敌人完全乱了套。后续的支援,一时间是指望不上了。

    前锋老兵则在继续突进,很快就门口附近的敌人,要么击杀,要么赶走。他们和普洛科普神父的车营,也建立了直接通讯。

    而这时,普洛科普才得知,杰士卡派人带来的消息。信使告诉普洛科普,杰士卡已经和世子那边说好,委托意大利人出发,再去袭击敌人的营地了。不过,杰士卡希望,不要影响到他这边临场发挥。因此,他作为前线指挥官,有权决定接下来的动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