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16章 普世民族才有机会实现大一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216章 普世民族才有机会实现大一统 (第2/3页)

,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在他眼中,反而是需要整个国家,去努力几代人,才能看到曙光的事物。

    没办法,地中海这边,普通人乃至很多社会中上层,文化水平都过于一言难尽。能有个拜上帝教作为共同信仰,都谢天谢地了。更多的文化共识,根本就难以形成。

    到中世纪后期,罗马人确实形成了一点民族概念,并且比罗马国家可能还多维持了几百年。但这个共识形成的太晚,而且也太弱。最终,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就消散在历史中了。

    当然,如果事后诸葛亮看,蛮族的民族构建其实也没有成功多少,甚至都没法给郭康提供多少成功经验。

    在郭康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拜上帝教这种普世宗教,是和罗马这种普世帝国对应的;而对本民族、本国家的信仰,是和近现代民族国家对应的。随着时代“进步”,宗教的力量日趋衰退,落后的普世帝国逐渐瓦解,被世俗化的民族国家取代。

    但是,接触多了各种现象之后,郭康开始愈发怀疑这个结论。

    首先,宗教的力量并非是线性衰退的。相反,19世纪后半页开始,以美国为首的不少地区,还发生了被称为“大觉醒”的宗教热潮,主流宗教纷纷开始新一轮改革,并且抢占剩余的信众群体。而没有赶上这一波的——比如塞里斯本土宗教,才会给人衰落和丧失生命力的感觉。

    实际上,随着通信手段的发展,宗教的力量反而较之前有所增强。神职人员的影响力,也不再局限于本地,甚至可以绕过监管手段,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产生后果。这都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所以,这个重要的前置条件就未必是准确的。

    其次,民族国家并不是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相反,同样是工业革命之后,很多民族的“觉醒”,和宗教息息相关。因为宗教的门槛相对不高,所以,反而有利于不发达地区的人,借助自己的特色教派,进行组织和动员。这些教派,虽然挂着主流宗教的旗号,但往往非常本地化,乃至被主流视为异端——比如北非、中亚之类的边缘地区,在反抗列强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就很常见。

    而另一方面,哪怕在发达地区,民族国家的国民,往往也会尝试构筑自己的专属宗教。比如在欧洲,就出现了被称为“新异教”的运动,试图通过复刻拜上帝教到来之前,当地的原始宗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19世纪末到二战时,在德国一度流行过的各种据称是“古日耳曼人信仰的”的宗教。

    由于文献稀缺,这种宗教历史上到底是何种内容,很多方面已经不得而知。大量的异教形象,都是后人重新构筑出来的。而且,就和文艺复兴开始,欧洲人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态度一样,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复古,不如说是一种再创造——因为拜上帝教过于普世,不够“民族特色”,所以就算硬编,也得编一套出来。

    到后来,这种流行趋势也走出欧洲,来到了中东地区。同样有人开始推崇本地在古早时期的特色文明,把后来的亚伯拉罕系的普世宗教,视为入侵者。在一些有古代文明存在的地方,比如波斯埃及之类,这种思潮就更加流行。有人就认为,和反对第二教的欧洲人,在进行新异教运动一样,反对第三教的中东人,进行的也是类似的东西。

    可见,民族国家也不是和宗教对立,甚至会希望有个宗教给他,为此会主动去蹭热度。只不过他这个宗教换了个皮,不是之前那个时代,流行的普世宗教罢了。

    当然,如果更扩散一些的话,一些欧洲人还认为,最成功的新异教运动,并不是“日耳曼尼亚”或者“波斯复兴”,而是塞里斯的汉服运动。

    在他们看来,后者具备了新异教运动的各种要素,比如和民族主义紧密结合,提倡古典本土文明,拥有自己的衣着、服饰、标志,反对第四教的普世价值观,等等。而且,和停留在少部分群体中的其他运动不同,这种思潮很快就蔓延到民间,并且被广为接受,生命力比其他那些复古运动强太多了。

    而塞里斯的思潮之所以成功,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因为人家认得祖宗真的是自己的祖宗。这就让他们不需要发明那么多东西,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