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郑氏入宫 (第2/3页)
还要建好几层。”
张居正也不想再说那事儿,于是想到之前听到的传闻,就想打听一下。
魏广德的点金手在朝堂上很有名,这次他私底下又搞出个商会,专司营造。
别看崇文门建大楼的消息传的很广,但不管是朝中勋贵还是重臣,都盯着,却没人真正找魏广德,比如商议参一股的事儿。
都选择冷眼旁观,看看,这西洋建筑到底好在哪儿,能让魏阁老愿意砸银子建楼。
这前期准备可不小,魏府专门买下几个采石场,还从大同那边运来许多不知什么灰,说是建筑材料。
好吧,大同那边出产那灰的地方儿,也被魏府买下,以后专门就采集这类东西。
砸下去的银子不少,可到现在也没见到东西。
当然,朝廷里也不全然都不懂,毕竟礼部当初去过欧罗巴访问的官员,也都提到过西洋那边恢弘的建筑。
特别是教堂,十数丈高的巨大空间,让人进入就感觉大气。
魏广德在崇文门内见教堂吗?
他又不信西洋教。
所以,大家现在都在等看着,魏阁老到底要捣鼓出一个什么玩意儿来。
其实魏广德心里明白,他们知道的,欧洲建筑工期极长,这才是没人愿意来找他合伙的原因。
大明使团在欧洲最大的震撼就是教堂,而这些教堂的建筑周期也确实让人牙疼。
动辄十数年,甚至巴黎圣母院等大型教堂工期超过百年。
人生就一个百年,这不妥妥给后人做嫁衣。
虽然老话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也不是这么干的,花费这么多财力建房子。
魏府对建筑非常保密,实际上现在知道详情的人也不超过双手之数。
现在张居正得闲,就是想从魏广德这里打听消息,他到底要建个什么东西,是不是那种几十年的建筑。
崇文门内大街那可是京城的好地段,要是真建个几十年,就算地皮租金的损失可都是好大一笔。
“我也听说了,用不了那么久,什么十几、二十年,哪有那么夸张。”
魏广德淡淡笑道,“不过确实比传统木制楼阁要长很多时间罢了。
也就是建个楼看看,到时候成形了请叔大兄莅临题字儿。”
魏广德打个哈哈,不接茬儿。
这里面自觉利益不小,若是早早就把内情透露出去,对老魏家可不利。
至少拖延一两年,老魏家在各府买下好地皮再放出消息去。
到那时候,他有马里奥师徒的契约在手,就不怕他们被人挖墙脚。
而其他人,当然也可以参与,不过就得花一两年时间派船去欧罗巴请建筑师。
不过到那时候,他在全国建立大楼的计划也早就开始了,他们的介入对魏家不会构成什么阻碍。
“呵呵,好好好,我到时就看看你这位点金手如何建西洋楼。”
张居正见魏广德不愿意多言,也不好追问,也只能笑笑。
让他也学魏广德,他是干不出来的。
张家也有一些产业,可都隐藏极好,是府里门人在做,可不像魏广德,经商都朝野共知。
这其实也是魏广德故意漏的一个破绽,让大家都知道,御史不愁没有弹劾他的理由。
有道是人无完人,真做到最好,反而就遭宫里怀疑了。
让你弹劾,可魏家的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别觉得身为内阁阁臣,还把手伸进都察院,就该对那里完全掌控,不让御史弹劾。
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每年弹劾的任务,御史们也要尽力完成。
弹劾谁?
小官弹劾有什么意思,那就得对着内阁、六部尚书这样的大人物弹劾。
张居正每年至少几十份弹劾奏疏,理由千奇百怪,但是却无伤大雅。
魏广德也一样,就算别人不弹,魏广德也会让劳堪安排几分奏疏说他几句。
当初严嵩时,权侵朝野,都有御史前仆后继弹劾他,你以为所有弹劾人都是奔着公心去的?
一些人其实都是安排的,让嘉靖皇帝对他放心,他还没有完全掌握朝政。
没人弹劾他,那估摸着嘉靖皇帝就得思量,严嵩到底留还是不留,对皇权威胁太大了。
严嵩在相位能够稳稳当当,就是因为嘉靖皇帝看准了朝堂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