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姜维之父 (第3/3页)
对那姜冏赞不绝口,这说明那姜冏的确是有真本事儿的。但本事儿应该就跟杨阜差不多,什么胜杨阜几倍之类的话,那是古人自谦的说法。马超才不相信,凉州这民风剽悍的地方,也出过这么一位诸葛卧龙......
古代人才的分布,是很有规律的。一般来讲,士族众多、文风盛行的地方,就容易出人才。像司隶、冀州、徐州、兖州、荆州之地,就是因为文风盛行,学院众多,才会出一时多少俊杰。最最著名的颖川学院,便出过荀彧、郭嘉、程昱等等这些一流人才。而像凉州、雍州、幽州、并州这些刀兵战乱的地方,更容易出武将,像吕布、张辽、徐晃、关羽、马超、赵云等超一流武将,均是出自这些地方。
总得来说,哪里乱,那里就有打架厉害的牛人;哪里平,那里就有安心读书的好学生。这是古代地域决定的人才分布状况,虽然也有特殊情况,但基本上都是遵循这个规律的。
而这个姜冏,明显是文武双全的牛人。这种人,在民风剽悍的地方,极难出现。而一旦出现,也就早声名远播、名垂历史了。可现在,马超又薅掉一根头发:他还是想不出历史上哪记载这姜冏了......
“对了,少主,某前去陇西,还要带上一份厚礼。”杨阜笑哈哈说着,似乎觉得马超肯定会同意一般:“某与那姜冏私交不错,前些日子,还收到他书信,得知他喜得一麒麟儿,名维。此次前去,一并将少主的恭贺带去。”
“如此甚好,先生与姜冏还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啊......”马超心不在焉感慨了一句:这杨阜和姜冏也真是,私交甚密,居然连对方在干什么都不知道?
事实上,这也是古代文人的一种交往方式,不像咱现代人,见面就问‘如今在哪发财啊?’,古代人大多不以职位地位,单谈学问和治世之道。这份风骨,也算是现代人当引以为鉴的地方。
不过,刹那之后,马超便浑身一个激灵:姜冏的儿子,姜维?
“丑哥,绑架一个婴儿,对你来说,有难度没有?”
而还在兵营里的丑哥,不知为何打了一个喷嚏,看着那天奇怪说道:这也没要下雨的意思啊,难道是少主惦念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