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九十四章 用代码和钢铁搭建的童话 (第2/3页)
想起三年前在实验室,这个总爱皱眉头的工程师第一次看到飞行器自主避障时,也是这样的神情。
下午的议程转向公众安全演示。工作人员推出一个半人高的透明舱体,里面模拟着飞行器的乘客座舱。李工戴上手套,演示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手动打开舱门——他按下红色按钮,舱门却纹丝不动,额头瞬间渗出冷汗。会场响起一阵骚动,几个记者举起相机对准舱体。
“别慌,”吴浩的声音从专家席传来,“试试备用解锁键。”李工手忙脚乱地摸索到座椅底部的银色旋钮,顺时针旋转三圈,舱门“咔哒”一声弹开。他抹了把汗,对着话筒解释:“这是双重保险设计,防止误触。灵湖测试时,有个小朋友把零食塞进按钮缝里,我们就是用备用键打开的舱门。”
台下的王教授若有所思:“这种设计虽然安全,但会不会耽误逃生时间?”吴浩站起身,走到舱体旁:“我们做过100次逃生测试,熟练乘客用主按钮只需1.2秒,新手用备用键也能在3秒内打开。”他示意工作人员播放测试视频,画面里不同年龄段的测试者在模拟失重环境中操作舱门,最快的记录是位72岁的老太太,用时2.7秒。
会议结束前,张主任提议播放一段市民采访视频。屏幕上出现灵湖公园的雪景,穿红棉袄的大妈对着镜头笑:“我闺女在城东上班,坐公交得1小时,要是能飞过去,早上能多睡20分钟。”镜头一转,戴红领巾的小男孩举着纸飞机:“叔叔,这个飞机会不会掉下来呀?”李工的声音在画外响起:“小朋友,它比你手里的纸飞机还稳呢。”
投票环节开始前,吴浩走到落地窗前。雪已经停了,几个孩子在酒店广场上堆雪人,其中一个正把树枝插在雪人的“肩膀”上,模仿飞行器的螺旋桨。他想起女儿在电话里的尖叫,忽然意识到这个项目的意义远不止技术突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