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八十三章 文化碰撞与共鸣 (第3/3页)
工程师指着实时数据屏,“当我们把飞艇的LED屏切换成文化共振展示模式后,汉斯民众的技术接受度提升了37%。那些原本抗议新能源项目的环保组织,现在反而开始支持我们的'数字文明飞艇巡游'计划。“
国际文化组织的紧急会议在虚拟空间中召开,193个成员国的代表通过星链接入。林薇站在由全球文化数据构成的星云中央,身后的巨幕上,非洲的面具、亚洲的瓷器、欧洲的油画正在进行着动态的文明对话。“当某些国家试图用地理边界定义数字主权时,“她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传遍每个角落,“星链正在证明,文明的边界从来不是城墙,而是共鸣的频率。“
髪国代表突然打断发言,他的虚拟形象周围环绕着卢浮宫的数字藏品:“我们坚持数据本地化原则,这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措施。“
“真的吗?“李寒的全息身影出现在会场,手中托着一个由代码构成的文化基因链,“我们刚刚完成了一项有趣的实验——将髪国印象派绘画的色彩频率与非洲部落纹饰进行量子比对,发现它们在蓝色光谱区存在天然的共振频率。而这种共振,只有在星链的全球量子网络中才能被真正感知。“他打了个响指,会场的穹顶变成了莫奈的《睡莲》,但水中倒影却是非洲布基纳法索的泥染图案。
就在此时,张雯推送的实时画面切入——撒哈拉沙漠中的“文明量子音乐节“正在进行。一位马里的科拉琴演奏家与一位东国的古琴演奏家通过星链合奏,他们的乐器在虚拟空间中融合成一种全新的音色,而现场观众的脑电波数据被转化为璀璨的光粒,飘向全球每个星链节点。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林薇的目光扫过全场,“不是将文明锁在各自的玻璃柜里,而是让它们在量子层面相互激发。当非洲的节奏遇上东方的韵律,当欧洲的理性碰撞南美的激情,这种共振产生的新文明因子,才是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