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促膝长谈 (第2/3页)
首先,不同意赠房的,不是孔老的儿孙,而是他们的媳妇。其次,通知路夫人来商议宅子一事的,也不是孔老,而是老人家的儿媳妇,老人家并不知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婆媳三人,真是难搞啊。
宅子舍不得送,那我们赁,成吗?
成与不成就俩字,这三女人,非得邻居家、七大姑八大姨、谁谁谁的小舅子,霹雳吧啦举了十来个赁房吃亏且不靠谱的事。
一个不成的意思,叽叽歪歪说了半天,吵得顾遥脑袋疼,她索性和路夫人商议:“这情况,孔家的宅子用了也不消停,另寻宅子,可好?”
婆媳三个听见,赶紧停下,眼巴巴地看着路夫人。喝了半天茶的路夫人,安抚了顾遥一下,这才慢悠悠开口,直接问那三人:“那依你们之意,该如何?”
一句问话,三人立即又打开话匣子。
要银子,另要宅子,一堆又一堆的条件,三个人上下嘴皮就那么一张一合的,顾遥粗略算了下,一千五的银子打不住,便“小声”同路夫人商议:“夫人,我们走吧?”
顾遥两次捣乱,四十许的孔家儿媳妇,立即把矛头指向顾遥:“长辈说话,你个小孩子家家的,总插什么话?”
路夫人笑而不语。
顾遥总觉得她一副看好戏的样子,不过,这事的话语权,顾遥还是有的,她说:“书院的钱,是我出的。”
孔家小孙媳妇记着最初的介绍,记得顾遥是宛平知县的闺女,而路夫人却是知府的夫人。一听这话,疑惑地问了自家大嫂一句:“知县大人比知府大人官小,怎他家更有钱?”
“知县家也没银子。”这误会可不好,顾遥随即解释完,又缓缓道,“出银子的,是我义祖父。他因事不能前来,叫我代办。路夫人同孔老一样,认为书院是利民之好事,这才出面相帮的。你们东说一嘴,西要一点的,这便不是帮忙了。书院,我本意不想建在这里,是孔老的大义,感动了我。”
“哼!说白了,就想白占便宜呗。”
顾遥笑了,任由她们三个说,一字不辨。
路夫人再次发现自己误会了顾遥。她曾以为顾遥是个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