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8章 海上丝绸之路(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98章 海上丝绸之路(1) (第2/3页)

上贸易都基本停顿了,海船都被镇海军水军征用了,这船只也就无关紧要,纠纷也就平息了一段时间。可是大人你厉害,这么快就消灭了周宝,重新平定了镇海,还实行宽松地税收政策,鼓励大家出海,这船只马上就成了抢手货。陆琪玉应该是旧事重提,才会遭受顾家的殴打。”

    对于萧张顾陆四大家,刘鼎只有初步的了解,当初就听顾琦方提起过,后来也听沈若依提起过,却从来没有正儿八经的研究过。三眼都的情报里面,也有关于萧张顾陆四家的资料,只是刘鼎对这些不是很关心。那时候的他,一心都扑在军事斗争上,对于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关注的很少。

    进一步接触到四大家,也是刘鼎重返镇海以后,准确来说,是他攻克了润州,囚死了周宝以后。除了萧家之外,其余三家都先后送来了表示慰问的信件和礼物,润州刺史王承颜还接见了三家的代表。总的来说,四大家还是比较识相的,善于和当政者搞好关系,对于鹰扬军的到来,他们也没有表现出抵触的情绪。在鹰扬军占领了润州以后,他们就主动的将税收交给了鹰扬军,这是通过张铎的关系。*****用现代的话来说,他们都是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好公民,如果他以节度使地身份。插手他们之间的私事,强行解决顾陆两家之间的纠纷,也不知道是否妥当。

    刘鼎若有所思说道:“你说纠纷是因两艘船而起?是怎么样的两艘船?”

    张祥鹤说道:“是两艘海船。”

    刘鼎自言自语的说道:“海船?”

    张祥鹤说道:“正是!不过,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昔年刘晏经营天下财政,大力整修漕运,鼓励地方造船。在那段日子里,大唐地船只制造能力急促上升。据说最鼎盛时期,一年能制造大小船只三千余艘,数量实在惊人。制造船只的主力主要在淮南地区,尤其是扬州周边地区,大大小小地造船厂少说也有三四十家。后来淮南地区战乱。节度使相互攻讦,这些造船厂就纷纷迁移到江南,以躲避战乱。

    岁月变迁,现在的镇海地区,只剩下三家最大的造船厂,其主人分别是薛桂英、尤秉孤、顾晶泉。其中顾晶泉就是顾家的人,是顾仁峰的堂弟。顾晶泉地父亲顾永康,陆琪玉的父亲陆山同,当年曾经是一对好友,经常在一起把酒言欢,两艘船的纷争就是从此而起。根据陆琪玉的说法,顾永康卖给陆山同两艘海船,用来进行海上贸易,陆家已经支付了资金。顾家却没有交付船只。但是这个交易没有任何的字据,随着顾永康和陆山同的先后过身,这桩交易就成了无头公案,顾家地人坚决否认。

    镇海地区内乱时,海上贸易寸步难行,即使有船,也被周宝强行征收,充实镇海军的实力,故此没有人再提船只的事情,两艘船的纷争暂时被掩盖。现在刘鼎平定了镇海地区。重开海上贸易。陆琪玉马上翻出了旧事,去找顾家要船。顾家的人也不是好欺负的。坚决否认此事,于是两家的矛盾重新升级。

    毫无疑问,刘鼎的重开海上贸易政策,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有实力地商人,都在悄悄的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拳脚,一夜暴富。可是要发展海上贸易,首要条件就是要有船,而且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的大海船。然而,当初周宝的杀鸡取卵政策,让镇海地区的造船能力严重萎缩,三家的造船厂基本处于荒废状态,数年来都没有一艘新船下水,根本满足不了现在的需要,海船自然就成了抢手货。

    刘鼎攻克润州以后,三家马上重开造船厂,日夜赶工生产海船,可是造船厂的制造能力是有限的,制造一艘海船需要花费一年多的时间,急促之间,造船厂地订单,都已经排到了光启五年了。陆琪玉到顾家地造船厂讨要两艘海船,顾晶泉一心想将船只都交给自己顾家的人经营,首先满足顾家海上贸易地需要,现在陆琪玉提出要顾家交给他两艘海船,顾家怎么可能答应?

    陆家现在人丁不旺,只有陆琪玉一个男丁,如果两家大打出手,陆家根本不是顾家的对手。何况,当初又没有立下字据合同之类的,无凭无据,陆家想要告官也不可能。===故此,顾家绝对不给陆家任何的脸色,偏偏陆琪玉也是个死脑筋,认准了这两艘海船就是属于自己的,天天到顾家去闹,结果自然是被顾家的哭丧棒给打出来了。

    刘鼎沉吟片刻,觉得这的确是桩无头公案,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他想了想说道:“来人,请张铎大人。”

    张铎常年在润州做官,和江南各家的势力都有较深的渊源,也许他能够知道一些内幕也说不定。谁知道,张铎听完以后,也是轻轻的摇摇头,缓缓的说道:“大人,这事情恐怕有点难办。这个陆琪玉,未必是信口开河,只是无凭无据,又过去了四十年,凭谁也不可能将两艘海船交给他。要知道,这时候的两艘海船,就是会下蛋的金鸡啊!”

    刘鼎缓缓的说道:“你说顾陆两家之争,完全是利益上的争斗?”

    张铎不假思索的说道:“正是!还请大人明鉴!”

    其实,张铎还有个顾虑没有说出来,自从隋朝建立以后,官府对于海上贸易,一向是持鼓励的态度,只要上缴足够地税收。大唐的商船哪怕是在外面杀人放火,官府也是不管的。唐朝是一个很开放的朝代,法律只管制自己国土内的事情。张铎担心,如果刘鼎插手干涉此事,将会改变一贯的自由开放政策,这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地。

    刘鼎想了想。决断不下,于是说道:“来人。请艾参

    艾飞雨很快到来。

    张祥鹤将事情经过复述了一遍。

    艾飞雨皱眉说道:“大人,飞雨对这方面的事情不熟悉,你不妨请个专家来,”

    刘鼎没好气地说道:“我去哪里找专家?”

    艾飞雨淡然自若的说道:“沈若依小姐就是专家。”

    刘鼎微微一愣。

    沈若依或许的确是专家,她走南闯北。什么样的生意都敢做,肯定知道些什么,可是,她不是在岭南吗?

    她一个弱女子,孤身前往岭南,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希望平平安安的才好。

    艾飞雨神秘地笑了笑。不辞而别。

    刘鼎狐疑的看着他的背影,这家伙到底在搞什么鬼呢?

    张铎迟疑着说道:“不如将此事交给裴大人处理……”

    刘鼎摇头说道:“他就要忙死了,这么点事情,还是我来处理吧!”

    张铎只好无语。

    裴易靖接任镇海节度使以后,的确是忙得不可开交,好像要将以前数年的空闲都全部弥补回来。周宝将节度使衙门搬到了润州,他现在要搬回来,其中涉及的工作千头万绪。薛朗麾下地镇海军,又要进行改编和整顿。部分没有战斗力的部队,也解散,要复员回家,同时补充新的血液,这些都是刘鼎赋予他的权限。秋收的时间又快到了,必须抓紧时间进行,这粮食就是命根子,一颗一粒都要妥善的处理好。** ***顾陆两家的事情,算不了什么大事,刘鼎不想再去连累他。

    令狐翼忽然进来。在刘鼎身边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大人,有人要见你呢!”

    刘鼎随意的说道:“谁?”

    令狐翼居然神色古怪地说道:“大人不妨猜猜?”

    刘鼎神色古怪的看着令狐翼。满脸的疑惑。

    向来不苟言笑的他,怎么也装扮起来了?

    刘鼎没好气的说道:“只要是人,都给我请进来!”

    令狐翼转身出去了。

    很快,一个娉婷的人影出现在门口,欢呼雀跃的朝刘鼎招手。

    “原来是你!”

    刘鼎惊讶的说道。

    来人赫然就是沈若依。

    沈若依好像小鸟一样的蹦蹦跳跳来到刘鼎的身边,一点都不在乎其他人地异样眼神。她到岭南去了大半年地时间,非但没有被晒黑,反而显得更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