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大运河战略(1) (第3/3页)
。孙策英勇善战,又知人善任,治军严明,深得民众拥护,遂率军进攻横江、当利,首战克捷,乘胜渡长江南下,军锋所向。无往不胜。
于是。孙策首先集中兵力,攻取扬州刺史刘繇囤积粮秣和军械的牛渚山,攻克彭城国相薛礼驻守的秣陵城,击败驻守秣陵城南的下邳国相笮融。随即挥师进击刘繇部将驻守的梅陵、湖熟、江乘,先后攻克并歼灭了刘繇布防在曲阿外围的守军。迫使刘繇率兵出城决战。
两军对峙的时候,刘繇部将太史慈只带一名骑兵出城侦察。在神亭跟孙策骤然遭遇。孙策也只带随从骑兵13人,其中有原孙坚的部将韩当、宋谦、黄盖。太史慈毫不畏惧,拍马冲锋,正跟孙策相对,孙策一枪刺中太史慈地战马。太史慈顺势揪住孙策,二人一起滚落下马。孙策夺得太史慈后肩地手戟,太史慈也夺得孙策的头盔,继续激烈搏斗。正当二人生死拼搏之时,双方救援的部队同时赶到,于是,孙策和太史慈各自撤回营地。此战,二人英勇搏战的精神为后世人称道,人称神亭酣战。
神亭之战后刘繇退守不战,孙策趁势猛攻,刘繇大败。逃往丹徒。孙策占领曲阿。慰劳嘉奖将士,颁布政令。安抚地方民心,前来归附和应征的人,从四面八方接踵而至,孙策很快集结到两万余人,战马一千余匹,声威震动江东,最终成为三国鼎立中地一国。后人为了纪念两员年轻将军的交战,当地民众在这里建立了神庙,每逢节日都进行祭拜。
大概是因为孙策和太史慈都是脍炙人口地名将,当地人对两人的缅怀之情,还是很深的。这座神庙的规模还真不小,可惜没有名字,据说是因为孙策和太史慈的支持者僵持不下,于是就干脆不要名字了。不过还真别说,这座没有名字地神庙,香火还非常鼎盛,地上可以看到明显的脚印。根据张铎地介绍,有些地方小势力,逢年过节,甚至是交战之前,都要到这里来祭拜祭拜,刘鼎他们来到的时候,发现这里还有尚未熄灭的香火,也不知道是谁这么虔诚,想必是鹰扬军的同好。
然而,当刘鼎仔细看着传说中的两员勇将时,不免有些遗憾。孙策其实并没有什么特色,太史慈好像雕塑的也不是很好,两人的塑像都不够栩栩如生,根本体现不出两人的霸气和英武来,看上去也就是两员很普通的武将,若不是张铎说他们两个乃是孙策、太史慈,刘鼎绝对分辨不出来。刘鼎也看过不少的塑像,尤其是在花亭湖地时候,看到五泉庵里面就有很多佛像,那水平要比这两人都高得多,人物地表情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刘鼎自言自语的说道:“人物倒是人物,就是雕塑功夫差了点,看来水平也是一般般……”
张铎说道:“年代久远了,也不知道是什么人雕地,也许当初的时候还算不错吧。”
刘鼎点点头,没有怎么留意。
忽然外面有个童声说道:“错了!绝不是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
刘鼎转头一看,原来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满脸的稚气,嘴巴上面还挂着鼻涕,可是却双手叉腰,大模大样的站在庙门口那里。他穿的挺破烂的,可是看样子又不像是讨饭的,两个眼睛闪闪发亮,和一般儿童的木然有很多的不同。刘鼎身边的卫士不少,他居然一点都没有怯场,算得上是比较另类了。
张铎等人也都惊讶的转过头来。这孩子不大,却有点老气横秋的样子,一点都不惊慌,反而是很镇定的打量着他们,似乎他才是这里的主人。令狐翼等人看到他是个孩子,因此也没有阻拦,于是将他放了过来,只想着他多半是要刘鼎讨几文钱,没想到却居然敢接着刘鼎的等人的话说下去。
张铎皱眉说道:“你这小孩,凭什么这样说呢?”
那孩子仰起头来,理所当然的说道:“我当然有资格说!”
张铎皱眉说道:“那是什么原因?”
那孩子老气横秋的说道:“那是因为没有请我爷爷的缘故!”
众人哑然失笑。
刘鼎好奇的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孩当仁不让的说道:“我叫孙大圣!”
刘鼎愕然说道:“你说什么?孙大圣?”
小孩得意的抹掉鼻涕,非常自傲的说道:“怎么?被我吓到了吧?”
刘鼎左看右看,都觉得他不像是孙大圣,西游记是明代才有的,这小孩不可能现在就知道孙悟空的故事吧?
张铎说道:“你这孩子,也不害臊!孔圣人才敢叫大圣,你才几岁,居然也敢称大圣。那是要折寿地。”
孙大圣得意洋洋地说道:“我就是叫孙大圣。这名字是我自己取的!我以后要做一个大雕塑家,和杨惠之一样被人称之为大圣!”
张铎又好气又好笑。
那杨惠之是盛唐最负盛名的雕塑家,足迹遍天下,名作辈出,后人称之为“大圣”。没想到这小孩居然也懂得其中的含义,看来“大圣”这两个字。还真的不是乱起地。
刘鼎笑着说道:“好,就是叫孙大圣!我且问你,你爷爷是雕塑高手么?”
孙大圣老气横秋的说道:“当然,他是杨惠之地徒弟呢!这里方圆百里之内,谁不知道我爷爷的名字?”
张铎笑着说道:“你这孩子。撒谎也不想个由头,杨惠之是玄宗时代的人物。你爷爷那时候多大了,就算你爷爷今年一百岁,也无法见到杨惠之啊,杨惠之怎么可能收你爷爷为徒呢?”
孙大圣不以为然的说道:“我说你年纪虽大,却是不懂得变通。年纪相差那有什么?杨惠之写了一本《塑诀》,被我爷爷得到了,我爷爷就是从这本书上学到的本事,算不算杨大师地弟子啊?”
李怡禾在旁边低声的向刘鼎解说,那杨惠之是盛唐时代最伟大地雕塑家,可惜安史之乱时死于乱军之中。他的著作《塑诀》也因此遗失。世上知道《塑诀》的人很少。甚至有些当代大儒,也不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因为这本身就是很偏门的功夫,这孩子居然知道《塑诀》,看来他爷爷跟杨惠之还真有几分联系。
刘鼎疑惑的说道:“既然你爷爷有那么高超的本事,他们为什么不请你爷爷?”
孙大圣遗憾的说道:“因为我爷爷被征集去修理运河了,染了病,就不能干活了。”
刘鼎内心微微一动。
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大运河就陷入了停滞当中,从江南到长安的漕运,经常都是断断续续的,朝廷也没有办法。但是,有些地方官府,又或者是私人权贵,都会出钱出力整修运河,这样也经常会征用民夫,想必孙大圣地爷爷就在其中。当然,他们为地只是自己的利益,整修地运河往往只有三四十里,只是图自己方便罢了,和鹰扬军即将实行的大运河战略,是完全两码事。
刘鼎本来对雕塑没有什么兴趣,听说他爷爷居然被征去修治运河,便想从他爷爷那里得知一些修治运河的基本信息,于是好奇的说道:“既然如此,你带我们去见见你家爷爷。”
孙大圣一点也没有客气的意思,好客的说道:“好!我带你们去看看!”
孙大圣带着他们来到西南方的一座茅草屋,门口没有帘子,外面有个老人家,正在悠哉游哉的晒太阳。看起来倒不像是搞雕塑的,而像是个河工,看到有人到来,老人家也没有什么惊讶的神色,似乎是见过些世面的。
刘鼎自我介绍一番,最后说道:“老人家,在下是金陵府来的,素闻老人家的名声,专门过来拜访。”
那老人家颇为见过世面,看到刘鼎身边带着全副武装的卫士,却也不显得惊讶,淡然自如的请刘鼎坐下来,然后和他聊起了家常。原来,这老人家叫孙国成,那小孩大名叫做孙筠帅,小名叫狗剩,不过他一般都自称孙大圣,当然,这个名字和几百年后的孙悟空没有丝毫关系,他们爷儿俩相依为命,日子过的虽然艰苦,却不怎么潦倒。
刘鼎对于泥塑知识不在行,张铎便和老人家聊起泥塑来,有时候故意停顿,方便刘鼎插话。一行人说起敦煌的莫高窟佛像,都是艳羡不已。闲话了好一段时间,刘鼎随意的说道:“老人家,你说你在运河上呆了二十年的时间,手艺都生疏了……那,你对整修运河很了解了?”
孙国成摇头说道:“不,不,不,我只是搬石头的,对于总体的修治规划不了解。”
刘鼎不免有些失望,雕塑用处不大,整修运河才是关键啊!
孙国成忽然说道:“你说要整修运河,我倒是知道一个能人,或许他能给你仔细的讲解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