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1 各有所长2 (第2/3页)
排水量达到了2000吨,主龙骨长53米、船体宽14米、满载吃水深度6.5米、主桅55米,妥妥的庞然大物。
它采用了三层火炮甲板设计,可以装备十四门重型长身管36磅铸铁滑膛炮、二十四门24磅炮、十八门12磅炮和十多门6磅以下的甲板炮,再加上船体厚度达到了20厘米,还是一座妥妥的海上炮台。
与同时期英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的主力战舰相比,“王冠号”在吨位、火炮数量、坚固程度上都要领先一大步。
当然了,“王冠号”并不完美,甚至有些偏科。在极度追求火力和抗打击能力之后,它的适航性就无法保证了。
尤其是满装火炮之后重心高的缺点被放大了,高海况时左右横摇幅度比较大,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火力密度,在转向和逆风行驶方面也是弱项。
另外就是成本太高,想让这艘庞然大物在战时正常运转,最少需要400名熟练水手和炮手密切合作,每年得付出近10万里佛尔的维护费,严重拖累的法国海军的发展速度。
悬挂着红底黄色勃艮第十字旗的是西班牙王国海军,纵使这几年在海上、陆上接连吃了不少败仗,财政状况也岌岌可危,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不落帝国的家底还是挺厚实的。
这次西班牙共派来了30多艘战舰和40多艘改装过的劫掠船、武装商船,由排水量1200吨,60门火炮的“圣地亚哥号”率领。
乍看上去,西班牙舰队要比英国和法国舰队数量多、火炮多,战斗力应该更强些。然而实际效果并不一定,和垂垂老矣的日不落帝国一样,西班牙舰队的海战理念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哪怕连续遭遇了多次失败仍旧积重难返,抱着固有的观念始终不肯撒手。接舷战还是首选,战舰和火炮不是为击沉对方船只用的,只是为了靠近敌舰,方便士兵登船创造有利条件的附属工具而已。
圣十字旗、鸢尾花旗、勃根地十字旗,欧洲几大海军强国好像都凑齐了。其实不然,在17世纪初西班牙海军算日落西山,英国和法国海军是初生牛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