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面壁 (第3/3页)
人宝志,南北朝齐、梁时期的一个僧人,传说他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众人争问祸福,所言均验,便称其为“神僧”。
据《宝华山志》载:一日,当地妇女朱氏“闻古木鹰巢中儿啼,梯树得之,举为子。面方,莹澈如镜,手足皆鸟爪。”宝志的父母在他七岁时,就送他到南京道林寺,随法俭和尚出了家,“修习禅观,坐必逾旬”。可见,这是个很循规蹈矩的好和尚。?
宝志修行四五十年,但始终默默无闻,时人也“未知其异”。他于刘宋太始初忽如僻异,居止无定,饮食无时,常披发赤足,手执挂了刀尺之类玩意儿的锡杖,招摇过市,多与帝王、贵公交往,事颇神异,说出来的话,尤多谶语,呈预见之明。齐武帝初罪其惑众收监,但文惠太子竟陵王萧子良却为其送饭。?至梁武帝时则“尤深敬事”,让他出入宫禁。据载,他曾为修《文选》的昭明太子洗眼明目,浙江东、西天目山即由此得名。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这是形容佛教法服海青缝合的广袖。据说广袖的缝合,便是宝志禅师的杰作。梁武帝信佛虔诚,然而夫人郗氏却是生性忌妒,不信佛法。某日,郗氏准备了许多肉包子,请宝志禅师及其弟子们前来应供,心想:“和尚们若吃了肉包子,便是犯戒;若拒绝不吃,便是违逆后旨。”想要陷僧众于两难之中。宝志禅师早已知晓郗氏心怀不轨,在临行前,要众僧将海青广袖的袖口缝合,袖筒中暗藏馒头。当入宫应供时,一手把包子放进空袖筒内,一手取出馒头来吃,终使郗氏的诡计无法得逞。
上千年沿袭下来的寺庙撞钟习俗,也始于宝志。有一次,梁武帝询问宝志如何解救地狱中的痛苦,宝志回答:“惟闻钟声,其苦暂息”,于是梁武帝下诏要天下寺院击钟。又梁武帝在即位之初,采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政,宝志公透过神通力,让梁武帝亲眼见到先王在地下受苦的怵目惊心惨状,终于废除锥刀之刑。
所以这个志公不但法力高深,而且功德无量,是个修为很深的高僧。传说他最终得了正果,白日飞升去了,是以很多人们都愿意供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