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一百七十三章 翰林当山长 (第1/3页)
说话间,朱家的马车上了城南笔架山,在一块石牌坊前停下来。
“下车吧,再往前就是无礼了。”朱子恭对两人道。他比朱子和大一岁,开学就是上斋的学生了。
苏录和朱子和下了车,便见那飞檐翘角的牌坊上,刻着四个颜体大字‘江阳文薮’!
左右立柱上还镌刻着一副楹联,曰‘三泸灵气萃于此,千载文脉盛若斯’。
霸气程度远非太平书院那副可比,但苏录还是更喜欢后者……
进去牌坊便是一面巨大的照壁,上书四个擘窠大字‘鹤山书院’。照壁后便是三开间的重檐山门,气派程度自然也远超太平书院。
因为提早来了小半个时辰,书院门口还静悄悄的。护卫倒是早早开了门,在阶前站定。
护卫验看了苏录和朱子和的出入牌,便放行了。
鹤山书院的格局与太平书院如出一辙,其实后者就是仿照前者建造的。也可以把前者看成后者的升级版,比如前院的广场,这里不光更宽阔,还用青灰色大方砖铺满,刮风不扬尘、下雨不积水。
专祠也升格为了先师庙,里头除了孔门诸贤,还供奉了书院的开创者魏了翁。
而且鹤山书院借助山势,每一进升高一层,形成阶梯式布局,就是有点费膝盖……
所以第二层是讲堂区域。看着悬在一间间讲斋门口的‘明志斋’‘笃行斋’‘省身斋’木牌,苏录感到好生亲切。
不过这里规模更大,除了上中下斋的讲堂外,还有五经斋,以及春哥儿曾上过的文战堂。
再往后就是书院的中枢机构了,当然不叫道南堂,而叫鹤山堂。
堂前一副崭新楹联曰:
‘栖凤于岗,回首青灯半卷,题桥昔许乘凤去;
高山仰止,笑看白首一编,授业今还入山来!’
“这是庞山长亲题的。”朱子恭轻声介绍道:“他老人家可是翰林出身,而且也是本书院的学长哦。”
“哦……”苏录登时肃然起敬,翰林可是大明的最高学历了,那写这副对联只能说是恰如其分……
就连眼高于顶的朱子和都小声道:“开国以来泸州考中的所有进士,都是从鹤山书院走出来的,所以书院的山长非进士不能任。不过像庞山长这样的翰林,也属凤毛麟角。”
这配置也确实高得吓人。想想吧,州学的学正才是举人,一个民办书院的山长却是翰林……当然书院若是官办的,也不可能有翰林会委身学官的,进士都别想。
自然而然,这座书院也是历代知州的心头肉,官府不断地投资扩建,并增置学田、铺房,以其收入供一应经赞开支。所以也不算纯民办,准确说是官督民办,山长也是由知州延聘的,知州还会定期来督学课考。
可想而知,鹤山书院的学生在州试时有多大优势……怪不得朱山长要把优秀学生送来念最后一年呢,在这里镀上一层金,才能避免春哥儿那样的遭遇啊。
“怪不得都削尖了脑袋也要上鹤山书院。”苏录不禁感叹道。
“那是。”朱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