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秋之华(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十一章.秋之华(三) (第2/3页)

  他嘴巴的动作在米哈什维尔眼中无比缓慢,那个单词的含义让记者同志脑袋发懵。

    “大清洗,已经开始了……”

    大……清……洗……

    大――清――洗?

    大!清!洗!!

    这个强壮的男人用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他的手脚瞬间被灌进了几百斤铅,动弹不得。

    太沉重,又太残酷的词语,每个苏联人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专注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的米哈什维尔当然对此有充分的了解――拜戈尔巴乔夫时代新思维影响下的无数真相文和解**籍所赐,苏联历史上第二残酷的一个时代不再是大众噤声的事情。

    米哈什维尔愣愣地看着报纸上“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的照片,不可置信的颤声喊道:“他怎么能……他怎么敢……这种荒谬的事情,怎么能再次上演?!”

    安德烈目露悲哀的神sè,在他看来,这种事情在尤里.马林上台后就是注定的他必然会消灭掉所有被视为“障碍”的人,这一次,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

    而且理由比当年钢铁同志反“托派”的理由更烂……

    “收拾东西吧,你已经上了审判庭的名单。”

    “这种事情你怎么会知道……”米哈什维尔依然感到这种事情难以相信,“不,阿尔法部队?传说中那些人不是都被――”他猛然记起去年在那些鱼目混珠的信息中流传的新闻,“叛变”的阿尔法小队据说已经被集体处决。

    这对安德烈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值得回忆的事情,他闭上眼时偶尔都能看到战友们绝望的面容。“没错,都被处决了――在战场上。”他承认,简单讲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阿尔法小组幸存者除了我应该还有当时的队长马卡洛夫,不过他后来失踪了。我醒来时尤里宣布赦免‘叛变’基层官兵,才能苟活下来。后来我就打了退役报告,来这里混口饭吃,本来我是想回爱沙尼亚的,不过……”

    他的祖国爱沙尼亚共和国刚好是今年初被时任国防部长的尤里.马林“温和收复”的地区,安德烈对此抱有复杂的情感。安德烈短暂的停顿,最后跳过话题。

    “所以,你明白了?”

    “难道不是市长的打击报复么?”米哈什维尔想抓住最后一点希望。不过说出这句话时他就反应过来,区区一个市长根本没能力调动审判庭。他痛苦的捂住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你说的都是真的?!”

    “当然,没时间了,审判庭都是前克格勃和‘禁卫军’的人。”安德烈把忠于尤里的军队称为禁卫,形象的代称让早就退役的米哈舍维尔立即明白怎么一回事;他拽着男主人,催促道:“他们可没有什么耐心,你必须赶紧走!”

    这真是晴天霹雳的消息,但并不足以将米哈什维尔这样强壮的男人击垮。他呆呆地站了有一分多钟,甩开友人的手臂。“不……”他否决了安德烈的提议,反问他:“我走了小哈维尔怎么办,我又能走到哪里去?高加索还是罗马尼亚?那是不可能的……”

    这种粗鄙的逃亡计划很不靠谱,好在安德烈.加里宁以前就是从事“特殊行业”的专家。对他来说,画个妆偷摸到货运列车是最方便巅峰选项。

    “相信我,这并不困难,尤里的爪牙不会轻易找到你。我的朋友,我和卡琳妮娜可以照顾好小哈维尔,也许风头过了你可以回来,但现在不走的话,牵连的可是一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