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舆论背后 (第3/3页)
不是在犯罪,他是在‘对话’。”
“对话?”赵铁军皱起了眉头,显然没能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林舒雅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再次落在赵铁军身上。
她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即将抛出一个足以颠覆所有人认知的重磅炸弹。
“是的,对话。他在用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专属于罪犯的语言,和另一个人进行一场跨越现实与虚构的对话。”
她停顿了一下,一字一句地说道:“而那个对话的对象,就是这部剧里‘雨夜屠夫’这个角色的塑造者——演员,陈言。”
话音落下的瞬间,整个会议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所有人都被林舒雅这个大胆到近乎荒谬的结论给震住了。
陈言?
那个因为演技太好,被全网热议的新人演员?
他怎么会跟一个残忍的连环杀手扯上关系?
赵铁军更是像听到了天方夜谭,他先是愣了两秒,随即嗤笑一声:
“林专家,我承认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但这是在办案,不是在写小说!陈言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不假...
但那是因为他有接触‘屠夫’的嫌疑,而且他演的角色确实诡异!可你现在说,这个新冒出来的凶手,是在跟他‘对话’?证据呢?”
“证据,就是这个。”
林舒雅似乎早就料到他会有此一问。
她没有争辩,而是从文件夹里抽出另一组照片,用力地按密死命令封锁的——第二起模仿杀人案的现场照片!
就在第一起案件发生后的第七天,也就是两天前的深夜,第二位受害者出现了。
案发地点,是一处早已废弃的城市歌剧院后台。
与第一起案件的“完美复刻”不同,这一次,凶手进行了“艺术升级”。
受害者同样被精心打扮成了剧中被害者的模样,但她没有被丢弃在角落,而是被钢丝吊在了舞台的正中央,聚光灯的下方。
她的身上,挂满了无数片破碎的镜子,在警用手电筒的光线下,折射出冰冷而诡异的光斑,仿佛一尊被残忍敲碎后又被恶意拼凑起来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