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一章 舆论升级(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三十一章 舆论升级(上) (第3/3页)

编辑了一条微博:

    【@剧组打杂小王:卧槽!兄弟们!天大的瓜!我刚看到新闻,金华市那个十多年前的红山公寓灭门案破了...

    你们绝对想不到,警方通报里说的“影视作品启发”,很可能就是我们还没上映的《悬案》...

    我们组演男三的陈言老师,他设计的人物小传,跟破案关键细节对上了!我人傻了,这是什么神仙体验派演技啊?!#悬案##陈言#】

    这条微博起初并未引起多少波澜。

    毕竟,一个小场记的账号没什么粉丝,内容也像是吹牛。

    然而,互联网的魔力就在于,任何信息都可能成为病毒的源头。

    几个专门搬运娱乐圈边角料的营销号,像是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立刻扑了上来。

    他们截图、转发,并配上了更具煽动性的标题:

    【@娱乐圈扒婆:震惊!某剧组男演员为演戏研究犯罪,竟意外助警方侦破陈年悬案?剧组人员爆料,细节吻合!这到底是敬业还是......?】

    【@影视圈内幕君:疯了吧!内娱现在都这么卷了吗播先火,主角陈言背景引猜测!】

    一时间,#演员帮警方破案#这个话题,带着一丝离奇和荒诞,开始在微博上发酵。

    起初,大部分网友都是不信的。

    “假的吧?吹牛也要讲基本法啊。”

    “笑死,现在剧组宣传都这么拼了吗?当我们是傻子?”

    “陈言?就是那个演戏能把人吓哭的哥们?他要是能破案,我直播倒立洗头!”

    然而,事情很快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

    金华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在日常工作汇报的结尾,为了回应越来越多@他们的网友,轻描淡写地加了一句:

    “......在此,我们也感谢所有为案件提供思路与帮助的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一些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这句模棱两可、滴水不漏的官方辞令,瞬间引爆了舆论的火药桶。

    “卧槽!官方下场了!”

    “虽然没点名,但这不就是承认了吗?!”

    “文艺工作者......我DNA动了,肯定就是陈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