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线生机 (第3/3页)
师从大儒卢植公,且性情宽厚,好交豪杰,在涿县一带颇得人望。
前些时日,确闻其在涿县大破程远志所部黄巾,斩将夺旗,声势不小。
若书信果真来自他,未必是虚。”
田畴的话语从容不迫,却让刘焉的心思再度活络起来。
有名有姓,有师承有战绩,这与方才“无名之辈”的判断截然不同。
“这个……”
刘焉捋着胡须,脸上写满了犹豫,
“邹校尉认为此乃诡计,言之有理;然田子泰、徐景山之言,亦不无道理……
万一,万一真是天佑大汉,赐此良机呢?”
刘焉于厅中踱步片刻,一边觉得贸然出城太过冒险,一边又觉得千载难逢的破敌良机不可浪费。
最终想出一个折中的策略。
“这样吧,全面出击太过行险。
但全然不顾,若错失良机亦甚为可惜。
邹校尉,你即刻点齐五千精锐,秣马厉兵,做好准备。
若明日子时,果见贼军西侧大营火起并生乱,便开城出击,接应那刘备义军。
若其不然,或火势微小不足为乱,便坚守不出,以防有诈!”
邹靖虽仍不以为然,但见主公已做决断,只得抱拳领命:
“末将遵命!然请主公明鉴,出击之时机,须由末将临机决断,以免中贼诱敌深入之计。”
“准!”刘焉点头,似乎卸下了一副重担。
邹靖见刘焉批准,也不再质疑,虽然此人能力一般,但作为汉军校尉,基本操守还是有的。
拱手行礼之后,便出门筹备去了。
不一会,蓟县城中,一队队精锐兵士被唤醒,检查兵器甲胄,喂饱战马,等待命令。
徐邈看着虽被执行却打了折扣的预案,轻轻叹了口气。
田畴走到他身边,低声道:“府君能同意做准备,已属难能。但愿那位刘玄德,真如传闻中所言,有惊人之举。”
徐邈望向西城楼外那一片漆黑、唯有零星火光的黄巾军大营,目光仿佛要穿透夜色:
“但愿如此。此乃蓟县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