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就要趁热打铁 (第2/3页)
流量。
别的不说,对门翠青楼不就是靠着一个说书先生把自己的客人都抢走的么。
相比较那在文人士坛中颇有名气的老先生讲的之乎者也,杜文节觉得,云卓这个故事,绝对要更适合那些学业不顺,跑来青楼消遣的读书人。
为了自家风月楼的前途,为了到晚上姑娘们接不到客,一个个只能蹲在门口对路上行人望眼欲穿的不甘,杜文节说什么也要从云卓手里买来这个故事。
然而,出乎杜文节预料的是,向来见到银子走不动道的云卓此刻却跟变了一个人似的,摇头晃脑的说着不着急。
“刚才那个故事名叫陆判,我这里还有聂小倩,婴宁,画皮,连城等等故事,每一个,精彩程度对比陆判都不遑多让。”
听到云卓的话,杜文节心里痒痒的不行:“我全都要了!”
云卓脑袋一歪:“全都要?我没说卖吧?”
杜文节差点没气歪了鼻子,不是,你不卖你跑我这来显摆什么来了?
哦,我明白了,你小子是想抬价呢。
想起云卓这些年在京城的名声,杜文节就释然了。
然而,云卓接下来的话,让杜文节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下午酒喝多,现在还没醒呢。
“卖我是不会卖的,但这些故事我可以在你这讲。甚至在你家书坊出版也不是不行。不过嘛…”
“不过什么?”
“所有的收入,我需要拿走一部分的分成。也不多,七成就行。”
杜文节瞪大了眼:“七成!!!”
先是惊讶,杜文节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作为一个商人,杜文节在思考着云卓提议的可行性。
因为家里也有书坊的关系,所以杜文节比谁都清楚云卓这故事的含金量。
可以说,到目前为之,大商境内还从来没有和陆判类似的书籍。
多的都是三字经啊,百家姓啊这类启蒙书,再不然就是四书五经这类大众听了就头疼的圣贤书。
可以预料得到,若云卓故事编订成书推行的话,将会在除了逛窑子外别无其他乐子的读书人群体中引起多大的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