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尘埃落定 (第2/3页)
身,把她揽进怀里。她的身子很软,带着淡淡的薰衣草香味——那是超市打折时买的洗发水,一瓶才十五块,能用大半年。“别瞎说,”他把脸埋在她的发顶,声音有点沙哑,“我能解决。”他没说,其实他偷偷查过老家的房价,就算卖了现在的房子,回老家买一套小的,剩下的钱也不够养孩子;他也没说,昨天去面试时,面试官看他的简历,眼神里那毫不掩饰的嫌弃——“都快三十了,还没个稳定工作,还敢要这么高工资?”
第二天清晨六点,天还没亮透,窗外是灰蒙蒙的鱼肚白,小区里已经有了动静。楼下的早点摊支起来了,油锅“滋啦”一声,飘来油条的香味;清洁工推着垃圾车走过,铁桶在地上摩擦,发出“吱呀”的声响。林舟醒了,苏晴还在睡,眉头微蹙,长长的睫毛颤了颤,似乎在做什么不安稳的梦。他俯身,用指腹轻轻抚平她眉间的褶皱,鼻尖蹭到她发顶的薰衣草香,心里忽然安定下来——不管怎么样,他还有她,还有肚子里的孩子,不能就这么认输。
他轻手轻脚地起床,走到衣柜前,打开最里面的抽屉,拿出那件唯一的深色西装。西装是他毕业时买的,藏青色,当时觉得贵,咬了咬牙才买下,如今袖口已经磨白了,内衬靠近腋下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小的破洞,是上次面试时不小心勾到椅子扶手弄的。他找出熨烫板,插上电,蒸汽慢慢冒出来,氤氲在清晨的微光里。熨烫时,蒸汽扑在镜片上,凝成一层白雾,模糊了他的眼睛,也模糊了西装上的褶皱。他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角有了淡淡的细纹,胡茬没刮干净,显得有些疲惫,但眼神里却多了几分坚定。
出门时,苏晴还没醒。他在她额头亲了一下,留了张纸条:“早饭在锅里温着,别忘吃。”走到楼下,他买了两个肉包,一边走一边吃,肉包的油渗进塑料袋,蹭得手指有点黏。坐地铁时,人很多,他被挤在中间,周围是各种各样的味道——汗味、香水味、早点的味道。他看着窗外,风景一点点从老城区的矮房变成新区的高楼,心里的期待和忐忑也越来越强烈。
未来科技的写字楼矗立在城市新区的核心地带,像一座用玻璃和钢铁堆砌的巨人。玻璃幕墙反射着朝阳的金光,刺眼却又让人向往。林舟站在楼下,理了理西装领口,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青草的味道,还有远处工地传来的水泥味,是城市发展的味道,也是希望的味道。
前台小姐穿着白色的衬衫,黑色的短裙,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您好,我是林舟,和李工约好了。”他递上名片,手指有点紧张,微微发颤。
“请稍等。”前台小姐接过名片,拨通了电话,声音甜腻:“李工,林舟先生到了。”挂了电话,她领着林舟穿过开放式办公区,键盘敲击声像密集的雨,“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年轻的员工们戴着耳机,眼神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有的人面前放着咖啡杯,有的人嘴里叼着面包,显然是边工作边吃早饭。这场景让林舟想起自己刚工作时的模样——那时他也在这样的办公区里,从早到晚地敲代码,饿了就吃泡面,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总觉得只要努力,就能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
会议室里,技术总监李工已经等在那里。他年过五十,头发有点花白,梳得整整齐齐,穿着一件简单的蓝格子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的老上海机械表——表链是不锈钢的,有几道明显的划痕,显然戴了很多年。他手里捏着林舟的专利文件,镜片后的眼睛里带着审视,像在检验一件精密的仪器。
“林先生,你的这个智能温控算法,我们测试过三次。”李工推了推眼镜,声音有点沙哑,带着点北方口音,“准确率比市面上现有的产品高出 12%,这一点值得肯定,但稳定性还有待验证。”他把专利文件放在桌上,手指在文件上敲了敲,“我们之前也接触过类似的技术,很多都是实验室里看着不错,一到实际应用就出问题。”
林舟早有准备,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测试数据图表:“李工,您看,这是我们在零下二十度到零上四十度的极端温度下做的连续 72小时测试报告,稳定性达到 98.7%,完全符合实际应用标准。而且我设计的功耗控制模块,采用了新型的节能芯片,能比同类产品节省 30%的电量。”他的声音很平稳,手指在键盘上灵活滑动,将专利的核心优势一一拆解。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不能有一点差错。
李工盯着屏幕上的数据,眉头渐渐舒展。他拿起笔,在文件上画了几个圈,又提出了几个技术问题——关于算法的采样频率,关于模块的兼容性,关于后期的维护成本。林舟一一作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两个小时过去了,窗外的阳光已经升到了头顶,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好,合同我们可以签。”李工终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