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六十七章 元气大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四百六十七章 元气大伤 (第2/3页)

辽阔的草原所在地;安东,是昔日高句丽的旧域。

    至于安西,还需以后再一点点蚕食。

    不管名字如何变换,如今它们在体制上已经和中原腹地的各大行省毫无分别。

    权力下放的幻象烟消云散,这三地直接纳入中央朝廷的统辖之中。

    至于最高长官总督的位置,皇帝亲自圈点,外人别想插手一句话。

    能被委以重任的只会是嫡系之中的汉人官员,其中绝不容半分马虎。

    与此同时,一串密集的新法令滚滚出台,加快汉文化的推进速度。

    首先就是强推汉字汉语,从公文书写到课堂讲授,再不是选择题。

    任何异族官员如果学不会这两样,别说做官,甚至连商人的资格都要被剥掉。

    哪怕市井间买块田、置间铺面,也会因不识字、不通语而处处受阻。

    其次大力推动通婚,鼓励异族女子嫁给汉人。

    只要愿意迈出那一步,家族三年不用交税。

    成婚后,女方成了帝国正式户口,和土生土长的大晋女子待遇都一样。

    孩子日后想考科举、想读书,每个门槛都开着,没人会拦着。

    即便是外族男子,只要肯入赘到汉人之家,也会有一笔丰厚安置款等着。

    这样的安排,不仅利诱了愿者,也在无形中侵蚀了族群归属的界限。

    时间一长,混血的面庞和新生的姓氏摊开地图看,便像水墨晕染一般淡化了原本的痕迹。

    终有一日,那些曾经割裂的民族仇怨,会在街市人流和新家的炊烟里慢慢消散。

    移民政策则更加雷厉风行,从富庶之地挑选三百万汉人,浩浩荡荡驶向三大行省。

    屯垦、筑渠、起新城,他们像锃亮的铁犁一样,将底层的土地彻底耕新。

    汉人家庭抵达异乡,少见的机会顿时显得无比诱人。

    每户实分百亩良田,五年之内什么税费都免。

    几乎不用盘算,大田新窝头已经有人管。

    连农具、种子都是官府贴心准备,途中车马饭钱一律照拂到身。

    对许多在内地早已吃不饱的百姓来说,这简直像天上落下个黄金口袋,谁忍得住不动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