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可因妇人之仁而误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可因妇人之仁而误国 (第3/3页)

底懵了。

    脑子像一团乱浆。

    从小受的教育、信奉一辈子的圣贤之道,在这道简单粗暴的题前支离破碎。

    他们发现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仁义道德之上还有种东西叫“利弊权衡”。

    王腾,那个刚才还不可一世的京城一才子。

    此刻呆呆看着题,笔悬半空,迟迟落不下。

    脸色青白交加。

    他感觉自己像被扒光衣服的小丑,扔在人前。

    之前写的《论君子不器》,在这题前显得可笑无力。

    他引以为傲的满腹经纶,连个实际解决方案都提不出。

    那他读这么多年书为了什么?

    真像刘启说的,只为成个空谈误国的废物?

    他的信仰动摇了。

    寒门子弟们虽也被题震惊,反应却完全不同。

    因他们活在社会最底层,见过太多不公和无奈。

    他们比公子哥更懂什么叫“现实”。

    知道这世上很多时候根本没两全之选,只能选代价最小的方案。

    陈平,那山村少年,看到这题时眼前浮现家乡景象。

    家乡就在大河旁,雨季河水泛滥,淹良田毁房屋。

    他亲眼见过邻居一夜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官府赈灾粮却迟迟不来。

    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只会在安全城里写诗感慨百姓疾苦,然后没然后。

    他恨这世道不公,恨那些尸位素餐的“忠良”。

    所以看到这题,他几乎毫不犹豫。

    提笔在卷上写下答案:

    “牺牲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为政者当以天下苍生之大利为重,不可因妇人之仁而误国误民。”

    “这百户人家的牺牲虽痛心,可若能换下游百万军民安宁,就重于泰山。”

    “然牺牲不该无偿。”

    “朝廷应以最优厚条件补偿这些义民。”

    “为他们择风水宝地重建家园,免三代赋税,赏万亩良田。”

    “为其家人提供最好教育和工作机会。”

    “为其立碑作传,让英名流传千古,受万民敬仰。”

    “要让所有人知道,国家不会忘记任何为之贡献的人。”

    “如此,方能上不负天,下不负民,中不负己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