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1章 学校开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151章 学校开学 (第2/3页)

大军。

    李平安和苏晚晴白天并未进入小世界,而是留在了外界的家中。

    这几位虽是成年人,也都上完小学,其中两人还读过初中,但多年未曾摸过书本,许多知识早已还给了老师。

    于是,这几日的白天,李平安家的堂屋便成了临时的课堂。

    虽是重温旧识,但成年人的思维理解能力与孩童截然不同。

    他们就在李平安家中看了两天教材,就温习得差不多了,这些教材其实对于任何一个识字的成年人来说都特别简单。

    数学方面,一年级的核心是认识数字和20以内的加减法,教材开篇常通过“生产队的红旗”、“革命标语的字数”等图像引入数字概念,例如“1面红旗”、“5颗五角星”等,非常具象。

    二年级则开始学习乘除法,算术运算与生产劳动的量化需求紧密结合。应用题颇具时代特色,如:“生产队记工分,上午两个工,一个工3分,下午一个工4分,3天一共多少分?”此外,还要学习使用算盘。

    到了三年级,内容加深,需要掌握各种单位换算,如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重量单位(斤、两、公斤)的换算,还会接触到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例如计算土地面积等。

    语文学习,一到三年级主要都以认字为主,课文是认字的主要载体。

    学习的生字多与时代息息相关,如:红、革、党、主、席、工、农、兵、红、旗、五、星、公、社、田、地、麦、稻、镰、锄……课文内容除了一些有寓意的小故事外,多为描绘劳动场景、革命场景以及红歌。

    从一年级要求能写出一句简单的话,到三年级则要能够写一封信,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阶梯式提升。

    并非李平安一人在忙碌,苏晚晴也在旁协助。

    她虽然也没有当过老师,但修炼带来的超凡记忆力,让她能清晰地回忆起以前读书时每一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技巧乃至神态。

    她主要从“如何教”的角度给三人提出建议和示范。

    如何拆解难点,如何用更生活化的例子解释概念,如何观察学生的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