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四大书院抢人大战 (第2/3页)
过多缠绵悱恻,而是落脚在“志在云天中”的实干抱负上,很对他的胃口。
“字如其人,干脆有力!答题不拖泥带水,心中有沟壑!是个能办实事、有担当的苗子!我崇实要的就是这种学生!”
他大手一挥,同样给了最高评价,备注:“务实干练,胸有丘壑,崇实急需此类人才。”
可是刚写完备注,他的心情又变得复杂起来,每年招生,看到好苗子,他都会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的是书院能迎来优质的学子,忐忑的是……十有八九,这些好苗子都会被青松书院抢走。
“唉,想什么呢……”
他暗自叹息,“青松书院那边肯定也盯上了,往年那些基础好的,哪个不是奔着科举高中去的?我们崇实……除了出了个沈砚那样的异数,科考成绩实在拿不出手啊。”
崇实书院,在四大书院中确实是个“异类”,它不专注于培养八股文高手,而是鼓励学子研究水利、农具、匠造、算学、统计等实用学问,致力于改善民生。
从他们这里出去的学子,或许不是科举场上最耀眼的,但往往是地方上最需要的实干之才。
然而,在这种普遍追求“学而优则仕”的风气下,崇实书院的招生常年垫底,被读书人视为“不务正业”的选择。
田教习深知书院的窘境和自身的“劣势”,所以内心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尽管如此,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人才的渴望,还是驱使他给了谢文的试卷最高的评价。
而此时的阅卷室,四位教习也都意识到了其他三家肯定也盯上了这个叫“谢文”的学子。
空气中瞬间弥漫开一股无形的竞争火药味。
严教习冷哼一声,率先开口,语气带着青松学院特有的优越感:“此子志在科举,正途出身,非我青松不能尽其才。”
白教习轻摇折扇,淡然反驳:“严兄此言差矣,璞玉需细琢,诗词陶冶方能成就其灵性,强拘于八股,岂非暴殄天物?”
藏教习呵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