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2章 感谢《城北以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282章 感谢《城北以难》 (第1/3页)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谢文和谢吉利就带着简单的行李,坐上了村里往县城送炭的牛车。

    鉴于谢文内里是个十九岁的灵魂,心智成熟,李月兰和谢广福并没有像对待十岁孩童那般千叮万嘱、依依不舍,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句“照顾好自己,安心考试”。

    从这一天起,谢文就要离开桃源村,正式踏上在这个时代的独立求学之路了。

    谢文去了云槐县,但每晚都能进入空间和家人聊聊每天的见闻,有了这个“即时通讯”手段,谢广福和李月兰就更加放心了,什么离愁别绪那是不可能会有的。

    随后,谢广福带着徒弟谢三河,参加了最新一次的村建理事会会议。

    谢三河如今身份不同,作为谢广福的正式弟子,也有资格跟随旁听,主要方便他理解谢广福对村子的规划,因为后续村子的建设也少不了谢三河的参与。

    会议的重点,自然是讨论并确定连接桃源村和桃溪村的青川河大桥建设方案。

    谢广福早有准备,他拿出一张简单的草图铺在桌上,向众人讲解:

    “我和三河去河边仔细勘察过了,结合两岸的地势和水流情况,我认为最适合建造的是单孔石拱桥。桥的跨度定为六米,足够青川河平水期的水流通过,即便汛期水量增大,这个跨度也足以应对。桥面宽度定为三米,不仅能走人,以后牛车、板车也能顺畅通行。”

    谢里正听得连连点头,他最关心实际问题:“广福,这桥好是好,但需要多少人手?多少材料?大概要干多久?”

    谢广福早已经计算清楚,条理清晰地回答:“人手方面,需要凿花岗岩的石匠、砌筑的师傅、安装拱券的能手,这是技术活,大概需要十人左右。另外还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挖桥基、回填土方、运输石料等杂活,这部分需要二十人左右,总共需三十人。如果人手充足、材料齐备,天气也帮忙的话,抓紧干,一个月之内应该能完工。”

    “材料主要是本地山上的花岗岩,质地坚硬,适合造桥,得派人去云槐县买。黏合剂就用咱们自己烧制的石灰混合糯米汁等材料,足够牢固。还有,这次招人,最好是招那些不怕水、力气大、手脚稳重的汉子。毕竟是在河边作业,青川河水流不算缓,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这次的工钱,我建议定高一些。”

    谢里正闻言,转头看向德高望重的六爷和九爷,征求他们的意见。

    六爷捋着胡子沉吟道:“既是力气活,又担着风险,工钱确实不能低了。以往修路挖渠是三十文,这次我看……四十文一天不算多。”

    九爷附和道:“我看行,四十文到四十五文都合适。要让大伙儿觉得这风险担得值,才肯下力气干活。”

    谢里正拍板:“那就取个中,四十五文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