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四十一章 邀请 (第1/3页)
高朗事件的风波,就像一颗被丢进熔炉的石子,连一缕青烟都没能升起,便被那股锻造国之重器的炽热洪流彻底吞噬。
孟山将军雷厉风行地处理了所有后续,为第七研究院清理出了一片绝对干净的科研环境。
而陈致远,从始至终都未曾将此事放在心上。
对他而言,那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在“雷神之锤”进入小批量生产、交付陆军进行实战测试后,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新的目标上——为共和国庞大的陆军,更换手中的利刃。
59式坦克的改造方案固然宏大,但牵扯的产业链条过于复杂,非一日之功。
而另一项同样重要,却能更快见到成效的任务,被他提上了日程。
那就是枪械。
从五十年代开始,共和国的单兵武器体系,几乎是北方“老大哥”的完整复刻。
从士兵手中的突击步枪,到班组的机枪,再到狙击手的专用武器,处处都带着浓厚的苏式烙印。
这些武器在当年是先进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缺陷也日益暴露:重量大、精度差、人机功效落后。
陈致远的目标很明确:利用系统中的成熟技术,对现有的枪械体系进行一次全面的、跨越式的升级换代!
他没有去搞什么惊世骇俗的未来设计,而是选择了最稳妥、最高效的方案,在现有苏式武器的基础上,结合西方设计的优点,进行脱胎换骨的魔改。
新的自动步枪,沿用了可靠的导气式原理,但优化了内部结构,大幅减轻了重量,并首次引入了模块化设计的概念,可以方便地加装瞄准镜和战术附件。
新的班用机枪,解决了原版枪管过热快、射击时难以控制的问题,火力持续性与精准度得到了质的飞跃。
甚至,他还专门设计了一款全新的高精度狙击步枪,彻底取代了那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