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辐光御菌灾,星种拓新壤 (第3/3页)
“高辐射虚空”环境中生长的“辐空稻”;气态星带的浮光云麦与御辐光麦结合,长出了能吸收“辐射气态能量”的“辐云麦”;更令人振奋的是,农科院团队利用六大星带作物的核心基因,成功培育出“银河通用稻”,能在液态、气态、虚空、辐射等多种极端环境中自适应生长,稻穗还能根据环境释放不同的防护能量。星盟**发来紧急通讯,邀请王玲团队主持“银河通用稻全球推广仪式”,新建成的“星际育苗舰队”将搭载种子前往荒芜星带拓荒。
抵达三星堆时,银河种子库的青铜穹顶已被辐核晶、云心晶、硅晶核心、星核之心和熔火晶的能量共同点亮,七彩光芒穿透云层,在天空中形成巨大的“种子图腾”——银河通用稻的稻穗缠绕着六大星带作物的枝叶,与天上的银河交织成璀璨的光网。三百零七个星带的代表齐聚广场,每个人手里都捧着自家的作物种子或基因样本,准备存入新建成的“银河种子银行”。
广场中央,那棵象征文明共生的青铜神树模型已成为银河农耕的精神地标,树干上镶嵌着来自各星球的能量晶体,枝桠上挂满了跨星带杂交作物的标本,辐空稻的光流缠绕着辐云麦的气根,银河通用稻的叶片映衬着磁波稻的稻穗,每一片枝叶都闪烁着生命与融合的光芒。神树下方,风澈的《银河种植全记录》被制成巨型全息画册,循环播放着六大星带的救援故事与作物生长历程,引来无数代表驻足观看。
风澈穿着绣满六大星带特色作物与银河通用稻的礼服,第五次以“银河农耕小使者”的身份站在舞台中央。他举起厚厚的实体画册,封面的青铜神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我们用种子写就的故事。深海星带的水波告诉我们,互助是抵御危险的盾牌;冰雾星的寒霜教会我们,坚持是融化困境的阳光;熔岩星带的火焰让我们明白,勇敢是战胜挑战的勇气;碎星带的岩石告诉我们,智慧是破解难题的钥匙;气态星带的云朵教会我们,灵活是适应环境的秘诀;辐射星带的紫光让我们懂得,包容是共生共长的根基。”
他翻开画册,每一页的画作都在全息屏上同步放大:“你们看,这颗磁波稻种子,曾救过鳞族的家园;这颗御辐光麦种子,曾守护过辐光族的孩子;而这颗银河通用稻种子,藏着所有星球的希望。”风澈举起一粒闪着七彩光芒的银河通用稻种子,“它告诉我们,银河里没有孤立的文明,就像没有不需要阳光的种子。只要我们共享希望,任何荒芜的星壤都能长出奇迹。”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欢呼,硅基族的机械臂整齐挥舞,鳞族的尾鳍拍打地面发出雄浑的节奏,云絮族的淡蓝色身体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火岩族的熔岩纹路因激动而发亮,辐光族的荧光身体组成了巨大的“共生”字样。星盟**走上台,举起一枚镶嵌着银河通用稻种子的纯金勋章,勋章中央是旋转的银河生态圈微缩模型:“银河通用稻的推广,标志着我们正式迈入‘全银河农耕时代’。从今天起,星际育苗舰队将带着种子与技术,前往每一颗荒芜星球,让绿色铺满银河,让文明在星壤中延续。”
他将勋章授予王玲团队,又指向广场尽头的星际育苗舰队——十艘巨大的银白色飞船整齐排列,船身上印着青铜神树与银河通用稻的标志,船舱里装满了银河通用稻种子与培育设备。“舰队将分为六个分队,由六大星带的代表带队,王玲团队担任技术总指导。”星盟**的声音充满力量,“让我们以种子为桥,以共生为路,在银河的每一寸星壤中,书写文明的新篇!”
仪式结束后,各星球的代表纷纷涌向星际育苗舰队。辐光族的代表小心翼翼地将御辐光麦种子装入抗辐射育苗舱,云絮族的淡蓝色身体托着浮光云麦基因样本递给周明,硅基族的机械臂精准地将晶盾硅麦种子植入硅基基质,鳞族的尾鳍捧着磁波稻种子放入深海模拟舱。风澈跟着小鳞、小冰、小焰、小硅、小云、小辐,在舰队的舷窗上贴上各自星球的星图贴纸,六张贴纸组成一个完整的银河图案,如同六个星球在银河中携手同行。
王玲和慕容冷越、周明站在青铜神树模型下,看着即将启航的舰队,眼中满是欣慰与憧憬。“还记得第一次接到鳞族求救时,我只是想保住一批稻种,”王玲轻声说,“现在才明白,我们守护的是文明的火种,点燃的是银河的希望。”慕容冷越望着舰队的方向:“就像这青铜神树,从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我们的农耕事业,也从三星堆走向了整个银河。”周明举起手中的基因样本管:“这些基因序列里,不仅有作物的密码,更有文明互助共生的密码,这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风澈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新的设计图,上面画着一艘穿梭在星系间的育苗飞船,船尾撒下的种子在虚空中生根发芽,长成连接无数星球的绿色纽带:“娘,慕容叔叔,周叔叔!等舰队出发,我要跟着去荒芜星带,教新遇到的小朋友种银河通用稻,把他们的故事也画进画册里!”
王玲蹲下身,轻轻摸了摸风澈的头:“会的,我们都会去。但不管飞到哪颗星球,都要记住:种子的力量在于扎根,文明的力量在于共生。只要我们带着信任与尊重,任何陌生的星壤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