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神树承星种,银河共农时 (第3/3页)
中央。他举起厚厚的《银河种植全记录》,画册的最新一页上,青铜神树的根系深深扎入银河种子库的星壤中,枝桠延伸到一百二十七个星带,每个枝桠上都结着不同的作物果实,树下是手拉手的各族孩童,虚空中的光带、熔岩中的火焰、深海里的水波、碎星上的光芒在神树周围环绕成环,形成了一个璀璨的银河生态圈。
“这是我们走过的路,”风澈的声音透过全息扩音器传遍广场,“从深海星带的水母危机,到冰雾星的地热枯竭,从熔岩星带的噬岩虫灾,到碎星带的晶菌侵袭,每一颗种子都在大家的帮助下生根发芽。”他举起画册,“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碳基生命还是硅基生命,不管生活在岩浆里还是虚空中,只要我们互相帮助,种子就会在任何地方长出希望。”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欢呼,硅基族的机械臂整齐地挥舞着,鳞族的尾鳍拍打着地面发出节奏声,虚空族的透明形体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星盟**走上台,举起一枚镶嵌着四大星带作物种子的勋章,勋章中央是青铜神树的微缩模型:“银河农耕技术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文明共生进入了新阶段。从今天起,我们将共享种植技术,共建跨星带培育基地,让每一颗荒芜的星球都能长出作物,让每一个文明都能拥有生存的希望。”
他将勋章授予王玲团队,又指向银河种子库的方向:“新的‘星际育苗舱’已经建成,能模拟一百二十七个星带的环境,任何星球的种子都能在这里培育。星盟决定,每年的今天定为‘银河农耕日’,纪念我们用种子连接文明的奇迹。”
仪式结束后,各星球的代表纷纷涌向星际育苗舱。鳞族的代表小心翼翼地将磁波稻种子放入深海模拟舱,硅基族的机械臂精准地将晶盾硅麦种子植入硅基基质,火岩族的代表把熔火防御稻种子撒入高温培育舱,虚空族的透明形体将星尘麦种子注入能量舱。风澈跟着小鳞、小冰、小焰和小星,在育苗舱的观察窗前贴上各自星球的星图贴纸,四张贴纸围成一个小小的圆圈,如同四个星球在手拉手。
王玲和慕容冷越、周明站在青铜神树模型下,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眼中满是欣慰。“还记得第一次去深海星带时,我还担心技术不够,”周明感慨道,“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技术不是设备,是文明之间的信任。”慕容冷越点头:“就像这些种子,单独一颗很渺小,但聚在一起就能形成生态,支撑起整个银河的希望。”
风澈跑过来,手里拿着新画的草图:“娘,慕容叔叔,周叔叔,你们看!这是我设计的‘银河种子飞船’,能带着种子去更远的星带,教那里的小朋友种庄稼!”草图上,一艘带着青铜神树标志的飞船正穿越星河,船尾撒下的种子在虚空中生根发芽,长成了连接星球的绿色纽带。
王玲蹲下身,轻轻摸了摸风澈的头:“会的,我们一定会去更远的地方。但不管走多远,都别忘了,种子生长需要阳光、土壤和水分,就像文明共生需要信任、尊重和帮助。”她指向育苗舱里正在发芽的种子,“这些种子就是希望的信使,它们会带着我们的故事,在银河的每一寸星壤中生长。”
夜色渐深,银河种子库的灯光依旧明亮。《银河农耕法典》的最新章节在全息台上闪烁,“跨星带培育规范”“文明技术共享公约”“种子应急救援机制”等条文清晰可见,一百二十七枚星球密钥在封面上流转着金光。远处的“太白”天文台传来信号,联盟的新成员——来自“气态星带”的云絮族,已经成功用悬浮培育舱种出了第一茬云生麦。
风澈躺在育苗舱外的草地上,看着天上的银河,突然指着一颗明亮的星星说:“娘,那颗星星上会不会也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呀?”王玲坐在他身边,握紧他的手,指向璀璨的星河:“会的,银河里还有无数未知的星带,无数等待相遇的文明。但只要我们带着种子和希望,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慕容冷越和周明走过来,手里拿着新的星图:“气态星带的云生麦需要在悬浮环境中培育,我们得研发新的无土栽培技术。”周明补充道:“云絮族说那里有‘噬气虫’,专门吞噬气态作物,正好可以用晶盾硅麦的抗虫基因试试改良。”
风澈立刻坐起来,拿起画笔在画册上画下一艘飞船:“我也要去!我要把云生麦的故事画下来,告诉所有星球的小朋友!”
月光洒在青铜神树模型上,树桠上的作物标本在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跨越星河的故事。王玲知道,银河的农耕之旅永远没有终点——气态星带的悬浮培育需要攻克新的难题,未知的星空中还有更多文明等待相遇,新的作物还在期待培育。但她不再迷茫,因为她的身边,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传承希望的孩子,有来自整个银河的信任与力量。
就像那些跨越星际的种子,只要扎根星壤,向着星光,就一定能生长出连接文明的桥梁。这个关于种子、星光与传承的故事,还在银河的每一寸星壤中,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