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冰下稻浪与星核共鸣 (第3/3页)
各星球代表纷纷赞同。铁械族提出改造机械开采设备,采用生态开采技术;石壳族愿意共享星途石导航技术,精准定位资源分布,避免过度开采;触手族则承诺成立星核资源管理局,统一监管星核碎片的开采与使用。风澈突然举手:“我们可以种‘能量草’,吸收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这样就不用总开采星核了!”
众人眼前一亮。周明立刻开始研发:“把水晶族的光能转化基因与藤根麦的根系储能基因融合,就能培育出‘储能草’,既能储存能量,又能改良土壤。”铁械族技术官立刻响应:“我们可以打造能量转化设备,将储能草的能量转化为星髓晶的替代品!”
三个月后,第一片储能草种植区在铁械族母星建成。翠绿的储能草在风中摇曳,叶片上的光能晶体闪烁着光芒。铁械族的机械臂正在收割储能草,将其送入转化设备,转化出的能量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星球。技术官拿着能量液样本,笑着说:“这种能量液比星髓晶更环保,成本还低三成,以后我们再也不用过度开采矿脉了!”
这天,三星堆的祭祀坑旁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庆祝银河农耕联盟成立一周年。各星球的代表带着自家的作物样本赶来,石壳族的石生薯、霜晶族的地热稻、影族的暗晶稻、触手族的冰髓稻、铁械族的储能草在培育舱中茁壮成长,形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星际稻田。
风澈穿着绣满作物图案的礼服,当起了庆典的小主持人。他拉着各族的小朋友,站在青铜神树形状的舞台上:“这是我们的银河稻田,每一颗种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光芒。”他举起画册,上面画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桠延伸到每一个星带,树下是手拉手的各族人民。
星盟**走上台,将一枚镶嵌着各星球作物种子的勋章颁发给王玲团队:“你们用种子化解了资源危机,用融合搭建了文明桥梁。现在,银河的生态循环系统已经初步建成,这是属于所有文明的胜利。”
王玲接过勋章,看着台下欢呼的人群,突然想起初到三星堆时看到的那粒古老稻种。正是这粒种子,带着地球文明的智慧,在银河的星壤中生根发芽,连接起无数个曾经孤立的星球。她举起勋章,对着所有人说道:“这枚勋章属于每一颗渴望生长的种子,属于每一双愿意伸出的手,属于每一个热爱生命的文明。银河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庆典结束后,王玲和慕容冷越带着风澈来到祭祀坑旁。储能草的光芒照亮了夜空,与星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璀璨的光带。远处的“太白”天文台传来信号,联盟的新成员——来自“气态星带”的云族,已经成功用悬浮培育舱种出了第一茬云生麦。
风澈躺在稻田里,看着天上的光带,突然说:“娘,爷爷说星星是种子变的,那我们种的储能草,会不会也变成星星呀?”王玲握紧他的手,指向光带最亮的地方:“会的,每一颗种子都是一颗星星,它们在银河里生长,会照亮更多的地方。”
慕容冷越从口袋里拿出一枚新的星图贴纸,贴在风澈的画册上:“这是云生麦的星星坐标,下次我们去气态星带,教云族的小朋友种光穗草。”
夜色渐深,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星盟农耕法典》静静地躺在全息台上,新增的“资源循环篇”里,记录着储能草的培育方法、星核资源的保护机制,还有各星球文明共同签署的生态公约。三枚密钥在封面上流转着金光,与窗外的星光、稻田的绿光、储能草的红光融为一体。
王玲知道,银河的生态之路还有很长——气态星带的悬浮种植需要攻克重力难题,暗物质星云的影族还在等待更多作物,未知的星空中还有无数资源需要守护。但她不再迷茫,因为她的身边,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纯真勇敢的孩子,有来自整个银河的信任与力量。
就像那些跨越星际的种子,只要扎根星壤,向着星光,就一定能生长出更广阔的希望。这个关于种子、星光与传承的故事,还在银河的每一寸土地上,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