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善舍 (第2/3页)
珪兄弟这一代,诸葛珪得了名士应劭的赏识推举,方才得以升任郡丞。
至于诸葛玄,则试图走名士路线,结交各方,以图振兴诸葛氏。
可惜,就原本轨迹的结局却是诸葛珪于今年病故,而后因战乱,琅琊诸葛氏已不多的族人各奔东西,诸葛玄则是带着诸葛亮兄弟避祸荆州后,同样也是早亡。
最后诸葛亮勉强凭借诸葛玄留下的人脉,迎娶黄月英为妻,在荆州中站稳脚跟,得以完成学业,但家中也是相当不富裕,方才有了《出师表》所述的躬耕于南阳。
诸葛珪却是坚持道。
“滴水之恩,尚且需涌泉相报,何况这等活命大恩乎?些许薄礼远不足以表心意。且我尚有朝廷俸禄,养家并不困难。”
羊耽见状,按下了诸葛珪的手,道。“若诸葛府丞有意报答,我有一请,还望应允。”
诸葛珪的眉头一皱,心中一紧,闪过了几分担忧,模棱两可地答道。
“公子但说无妨,若是力所能及,必不推辞。”
羊耽自然不会听不出来,笑了笑,开口道。
“我有一不甚成熟的想法,那便是在泰山郡设立‘善舍’,号召各方世家豪强往善舍捐赠钱粮,再由诸葛郡丞遣吏从中监督。”
“而后,以善舍的名义,救济郡内诸多艰难度日的乡人以及流民,以缓百姓困苦。”
这所谓“善舍”的提议,无疑有些类似于慈善机构。
而若论最早的慈善机构,在历史中还要到南北朝时期的“六疾馆”。
其后,便是由范仲淹建立了“义庄”,诸多后人争相效仿之下,类似的慈善机构也是越来越多。
或许在后世不少慈善机构早就被硕鼠给咬坏了,就是“义庄”在时代演变下也渐渐成了存放未安葬棺材的地方,但不可否认这一类机构出现的初衷是基于朴素的善念与仁举。
若只是单纯为了图一个乐善好施的仁名,羊耽自然是可以抛开当地官府以及其余世家豪强行事。
可在这个道德尚未崩坏的时代中,贪官污吏或许不缺,但就是在世家豪强中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