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风云 第42章 地盘认主,左轮显威 (第2/3页)
下的人也跟着表态,七嘴八舌的,风里都裹着几分急切。陈林看着这场景,心里清楚——今天这趟,就是走个过场,把主从关系定下来。
他低头想了想,开口道:“这块地以前没名,以后就叫‘陈家湾’。”
未来的陈家湾,要成工业区。
第一步得挖排水沟渠,既排碱水,又能当跟外界的隔离带;第二步要划区块——沿河建码头、堆场、仓库,挨着堆场建炼焦厂,再往后是染料厂。炼焦厂给租界钢铁厂供原料,煤焦油能做染料,这俩都是稳赚的“印钞机”。
有了钱,才能铺更大的摊子。
聊到一半,陈林忽然提了个要求:“这里要建座学堂,窝棚区的孩子,都得去读书。”
这话一出,人群瞬间静了。
火塘里的柴火噼啪响了声,没人说话。
陈林继续补充道:“他们学的不是四书五经,先认字、学算术,过关了再学物理、化学……”
流民们面面相觑,眼里满是疑惑。
主家给饭吃就够了,咋还管娃娃读书?这不是祖坟冒青烟了吗?可“事出反常必有妖”,有人悄悄攥紧了拳头,琢磨着是不是主家要打孩子的主意。
直到陈林补了句:“学堂建在工业区里,管饭,孩子们每天能回家。”
人群才松了口气,纷纷点头。没人知道,这座学堂,是陈林除了租界书局外,另一个“人才储备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布局,还不晚。
韩忠信让人把带来的粮食分给各家,麻袋打开时,糙米的香气飘在风里,孩子们围着麻袋直打转。这场“认主仪式”,才算真的完了。
船队往回开时,潘起亮又忍不住了,凑到陈林身边,挠着头问:“陈林,你为啥选这儿?运煤炭得走淀山湖,去周把头那儿建工业区不是更好?”
陈林靠在船舷上,指尖拨着河水,笑了:“没听过‘金边银角草肚皮’?川沙偏是偏了点,但在角落里,没人盯着,不是更安全?”
“这倒是。”潘起亮摸了摸后脑勺,“就是有点折腾。”
“只要能通航,运输成本差不了多少。”陈林收回手,甩了甩水珠。
他没说的是,川沙还有别的好处——北边隔长江是海门厅,再往北是几十万盐丁的盐区;东边的浦东滩涂,能扩出大片地。要是出钱修海堤、挖沟渠,这片盐碱地,过几年就能变良田。
可这些好处要落地,得有个前提:他得掌控川沙厅。
以川沙为后方,租界为前站,一个庞大的计划,在他脑子里慢慢清晰起来。
“老韩,工业区的事,立马启动。”陈林转向韩忠信,“记得打申请,去账房支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