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风云 第41章 毒计暗藏,新的地盘 (第2/3页)
泥点:“东家!人手和船都准备好了!”
陈林点点头。他现在管着工地,不用去洋行坐班,倒是自由。
三人往江边走,风里裹着水汽,带着点江水的腥气。
离着老远,就看见十几艘乌篷船泊在岸边,船帮上印着颠地洋行的标记,帆布被风吹得鼓鼓的,船上堆着的麻袋压得船身微微下沉,里面装的全是粮食。
“这是要干啥?”潘起亮终于忍不住问,目光扫过那些船,心里犯嘀咕。
“去咱们的新地盘。”陈林踏上跳板,木板在脚下轻轻晃了晃。
除了潘起亮带的十几个保镖——上次遇袭后,陈林身边的人手就加了倍——韩忠信还带了几十号汉子,个个膀大腰圆,胳膊上的肌肉鼓得能撑破粗布褂子。
这阵仗,寻常泼皮无赖见了,连靠近的胆子都没有。
乌篷船推开波浪,顺着江往下游漂。
颠地洋行的标记确实管用,沿途遇到的巡检船,只远远看了一眼,就没过来盘问。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船队拐进一条支流,水面窄了些,岸边枯黄的芦苇,比人还高,风一吹,沙沙地响。
“是去川沙?”潘起亮站在船头,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岸,眉头皱起来。
“对。”陈林靠在船舷上,指尖拨弄着水里的芦苇叶。
此时的浦东地区北部归川沙厅管辖。
“那地方不行!”潘起亮急了,“全是盐碱地,荒得连草都长不好,还有一堆盐场的流民,乱得很!”
“就是因为乱,官府才不管。”陈林收回手,甩了甩指尖的水珠,“咱们才能用低价,拿几千亩地。”
“买地?”潘起亮瞪大眼,“那破地买了干啥?种不了粮食,难道当摆设?”
“不种粮食。”陈林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了点调侃,“小潘先生,你今天的问题有点多啊。”
潘起亮摸了摸头,不说话了。有陈林在身边,总不会觉得闷——这人的想法,从来都跟别人不一样。
船队顺着支流往东走,岸边的景象越来越荒凉。
走了几里地,连个人影都见不着,只有几只水鸟贴着水面飞,翅膀划开细细的波纹。
偶尔能碰到一艘破旧的小渔船,船板上裂着缝,用麻绳捆着。一个骨瘦如柴的渔夫蹲在船头,手里拿着竹编的地笼,慢慢往水里放,动作慢得像怕碰碎了什么。
再往前走,终于看到了人,而且是很多人。
这些人在沿河搭着一片窝棚,全是用泥土和茅草糊的,最高的也不过一米多,矮矮地趴在地上,跟圈猪的棚子没两样。
窝棚周围,几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正搓着麻线,补丁摞补丁的裤子挽到膝盖,露着干瘦的小腿。
几个孩子在泥地里追逐,大冷的天,有的连裤子都没穿,光着的腿冻得发紫,跑起来的时候,膝盖上的泥块簌簌往下掉。
潘起亮看着这场景,眉头拧得更紧,心里堵得慌。
可他也知道,这在大清,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没了土地的流民,只能四处飘着,哪里有口饭吃,就往哪里去。
沪上开埠后,洋行、商号扎堆,需要不少人手。周边的流民都往这边涌,可松江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