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风云 第25章 西学秀才,畅想未来 (第3/3页)
,像是在写什么。
“谁让你进来的?”王利宾抬头,看到陈林,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语气里满是不悦。
他性子孤僻,不喜欢与陌生人说话。
“利宾先生?”陈林举起手里的书,语气温和,“我只是把你落在外面的书送进来。晚上可能下雨,淋湿了就可惜了。这本《国富论》,在国内可不多见。”
他说的是流利的英语,发音标准,带着点伦敦腔。
王利宾愣住了,手里的笔“啪”地掉在纸上,一脸惊讶地看着陈林——这个比他还小的孩子,竟然会说英语,还认识《国富论》?
王利宾是苏州府人,十七岁就中了秀才,今年去江宁参加乡试,却落了榜。
一气之下,他瞒着家人跑到了沪上。
早年他跟着传教士学过英语,接触了西学,觉得西学重实用,比八股文有用得多——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大清被英吉利打败,更让他觉得,只有学西学,才能救国家。
这次来沪上,他就是想找更多西学书籍,也想找找有没有志同道合的人。
可半个月过去,他见到的不是唯利是图的商人,就是守旧的读书人,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
“你也学西学?”王利宾的语气软了下来,眼神里满是惊艳,像是找到了知音。
“略懂一些。”陈林走到桌前坐下,指了指自己,“我主要研究化学。”
“化学?”王利宾皱了皱眉,没听过这个词。
“就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陈林解释道,目光落在桌上的文稿上,“看利宾先生的样子,似乎对人文科学更感兴趣。”
一提到西学,王利宾的话匣子瞬间就打开了。
他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说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眼神越来越亮,完全没了之前的孤僻。
他不是不爱说话,是没碰到能聊到一起的人。
“利宾先生这么喜欢西学,为什么不放弃科举?”陈林突然问道,“现在朝廷捐官泛滥,就算中了功名,也难有实职。”
王利宾愣住了,看着陈林的眼神里满是惊讶——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懂朝廷的事?他一直觉得,年龄代表见识,可眼前的陈林,却打破了他的认知。
“陈贤弟说得对。”王利宾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迷茫,“我早就对科举没兴趣了。可家人对我期望高,再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养家糊口,不科举,又能做什么?”
他说着,眼神暗了下来。
来沪上半个月,他越来越迷茫——学西学,到底能做什么?难道就只能天天躲在客栈里看书,做个不切实际的梦?
陈林看着他,没说话。
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像王利宾这样的读书人,想要突破旧思想的束缚,找到一条新的路,有多难。
而他,或许能帮王利宾找到方向——也能为自己,多争取一个助力。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偶尔传来几声狗吠。
屋里的烛火跳动着,映着两个年轻人的脸,一个迷茫,一个坚定。一场关于未来的谈话,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