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外滩风云 第19章 根基渐开,展望未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外滩风云 第19章 根基渐开,展望未来 (第2/3页)

表情。

    第一关算是过了。

    可颠地没打算放过他,话锋一转:“你说英语是跟牧师学的,那化学知识呢?”他指了指桌上的专利申请文件,“速凝剂里有种成分,是你自己炼的吧?”

    要申请专利,技术细节瞒不住。

    陈林早有准备,语气带着点回忆的迷茫:“我的牧师先生说他以前是炼金术师,他教导我说物质的基础都是一样的,只要找对规律,就能相互转换。我跟着他学了些基础的炼金术,可惜没炼出金子,倒琢磨出些别的东西。”

    他说得轻描淡写,却正合时宜——此时“化学”还没正式定名,欧洲人眼里,这学科本就和炼金术脱不开关系。

    颠地的眼神柔和了些,甚至带上点欣赏:“你是个聪明孩子。让你做帮办确实委屈了,不过你太年轻,得一步步来,不能拔得太高。”

    这话像画饼,却也带着几分真心。

    若是刚才陈林隐瞒见杨坊的事,他不介意把这“宝贝”送到南洋偏僻处囚禁起来——这么有价值的人才,绝不能落到竞争对手手里。

    在他眼里,清国人从来不是“人”,有价值就是工具,没价值就是垃圾。

    “多谢老板体谅。”陈林鞠了一躬,腰弯得恰到好处,既显恭敬,又没失了分寸,脸上的感激不掺假,却没有寻常清国人的谄媚。

    他往前凑了半步,语气带着点急切:“老板,速凝剂的市场其实很大。要是公司能把专利落实生产,肯定能赚大钱。”

    颠地挑眉,烟斗停在嘴边:“你还懂经营?”

    “不懂经营,但是见过实际用处。”陈林摇了摇头,语气却很肯定,“这次建大楼,我发现水泥建房比木头、石头方便多了。未来建筑模式说不定会变,这种东西以后用得肯定越来越广。”

    “说得对。继续说。”颠地身体微微前倾,显然被勾起了兴趣。

    “是,先生。”陈林的眼睛亮起来,语速快了些,“我想我们可以在外滩建水泥厂,专门生产水泥。租界肯定会扩大,对水泥的需求少不了。再建座化工厂生产速凝剂,不光在这儿卖,还能运回欧洲——这样就能扩大颠地洋行的版图了!”

    颠地盯着他,手指在桌面上敲得更响:“你知道建水泥厂要投多少钱?而且速凝剂的专利,我可是给你个人的。”

    陈林摇了摇头,话锋一转:“老板,我准备把速凝剂的专利卖给洋行。”

    “什么?”颠地猛地坐直身体,烟斗差点掉在地上,蓝眼睛瞪得溜圆——他没料到这孩子会这么说。

    陈林没停,继续道:“我觉得公司要发展就得敢于投资。要是缺资金,我们可以用专利和它的未来价值做抵押,去伦敦融资,或者就在外滩找其他洋行甚至是本地的商人合伙。”

    “你还知道融资?”颠地第三次被惊到,嘴里的烟斗悬在半空。“金融”这词,在清国恐怕没几个人听说,这半大孩子竟然能提出完整的方案。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