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秦淮茹的变化 (第2/3页)
照,尤其仔细拍了那些从泥土里露出来的、明显有些年头的简易支护结构的残骸。
工务处张科长赶紧解释:“陈科长,你也知道,全局线路这么长,养护经费就那么多,只能优先保证重点地段…这种偏远区段,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顾及不到?”陈锋看向他,“K183这段是弯道,下行重车方向,一旦出事就是大事。‘顾及不到’四个字,能跟行车安全讲价钱?”
运输处带队的是个老油条,在一旁打圆场:“老张他们也不容易…天灾嘛,难免…现在关键是尽快抢通线路…”
“抢通当然要紧。”陈锋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但原因必须查清,责任必须明确,后续整改必须到位。否则今天这里抢通了,明天别处又滑了,我们监察科负不起这个责。”
陈锋不再理会他们的扯皮,带着孙伟爬上旁边的山坡,仔细勘察滑坡断面的土层结构、支护桩的深度和状态、排水沟的实际走向和淤塞情况。
孙伟一边记录一边测量,不时提出一些专业问题。
“陈科,您看这里的锚杆,”孙伟指着一段裸露出来的、已经锈蚀严重的金属杆,“这深度和间距,好像达不到设计标准…”
陈锋蹲下身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抹开土层看了看连接处,脸色沉了下来:“不是好像,是肯定达不到。而且这锈蚀程度,绝不是三年五年的事。”
陈锋让孙伟详细拍照取证,自己则在记录本上快速勾勒示意图并标注问题。
下到山下,工务处和运输处的人还在那扯皮推诿,试图把定性往“不可抗力”上引。
陈锋直接走到现场抢险总指挥——一位局里分管的副局长面前,简要汇报了勘察到的几个关键问题:支护结构偷工减料、排水系统长期疏于维护、巡检记录流于形式。
“局长,根据我们现场核实,这起事故,天灾是诱因,但人祸是主因。建议局里不仅要督促抢通,更要彻查养护责任,并举一反三,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区段进行全线排查。”陈锋语气沉稳,证据清晰。
分管副局长听着,脸色越来越严肃,最后重重哼了一声,瞪了工务处张科长一眼:“听到没有?立刻组织人手,按照安监处同志的要求,彻底排查!该谁的责任,谁也跑不了!”
张科长脸都白了,连连点头。
回去的车上,孙伟显得有些兴奋:“陈科长,您刚才太厉害了!他们一开始还想糊弄…”
“干咱们这行,证据比嘴皮子管用。”陈锋看着窗外,“现场不会说谎。以后多跑多看,自然就能看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