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安全这事,较真才能活命 (第3/3页)
总说一句:“把握得不错,继续。”
两周后,检查组到了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太原段。这是个老段,设备陈旧,但管理似乎格外严格。段长姓秦,是个黑瘦精干的老铁路,话不多,但汇报扎实,不浮夸。
现场检查时,设备虽然旧,但保养到位,记录详实,工人操作一丝不苟。连周大河都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秦段长陪在一旁,语气沉重:“我们段底子薄,设备老,不敢出半点差错。只能狠抓管理,抠细节。就这样,还整天提心吊胆。”
检查到一处坡道较大的线路时,陈锋注意到钢轨内侧磨耗异常严重,远超正常值。
“这个弯道,通过速度多少?磨耗有点异常。”陈锋问。
秦段长叹了口气:“限速45公里。我们也发现磨耗快了,初步判断是线路设计有点问题,加上车流量大。正准备打报告申请改造。”
陈锋蹲下身,仔细查看轨面磨损情况和车轮擦痕,又抬头望了望弯道的弧度。
“不仅仅是线路问题。”陈锋站起身,指向通过的一列货车,“你看,重车下坡,重心偏移,导致车轮轮缘挤压钢轨内侧加剧磨耗。单纯降速或改造线路,治标不治本。可以考虑在部分车辆上加装简易的旁承橡胶垫,调整一下重心,能有效缓解。”
秦段长愣了一下,仔细想了想,眼睛一亮:“哎呀!陈科长!这点子我们怎么就没想到!花钱不多,可能真管用。”
周大河也忍不住多看陈锋一眼,嘀咕道:“这小子,肚子里真有货。”
检查结束,反馈会上,陈锋对太原段扎实的管理给予了肯定,只提了几条小建议,重点说了那个弯道磨耗的解决方案。
秦段长握着陈锋的手,很用力:“陈科长,你们这次来,不是来找茬,是真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谢谢!太谢谢了!”
回去的路上,周大河开着车,破天荒地主动跟陈锋聊起天:“哎,陈头儿,你以前在基层,也这么较真?”
陈锋看着窗外飞驰的田野:“安全这事,较真才能活命。”
周大河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