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0 章 在困难中前行 (第2/3页)
"环保?"金市长语气中带着几分兴趣,"这个思路不错,详细说说?"
李毅飞简单汇报了想法,金市长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然后说:"这个方向很好。现在上面越来越重视环保,你这一步走得很对,需要市里支持的地方,尽管开口。"
挂掉电话,李毅飞对徐志国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看,这不是有支持了吗?"
徐志国恍然大悟:"原来您早就……"
"有些事情,心里明白就好。"李毅飞摆摆手,"去准备一下环保专题会议吧,把各局局长、乡镇一把手都叫来,阵仗搞大点。"
三日后,县委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各局局长、乡镇一把手都到齐了,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份厚厚的环保提升方案。
李毅飞开门见山:"今天把大家请来,就一件事:环保提升,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会想,现在经济发展才是重中之重,搞环保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
李毅飞环视全场,继续说道:"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好的环境就是最好的招商名片。
从今天起,我们要把环保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会场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工业局局长举手发言:"书记,提高环保标准意味着企业要增加投入,这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保增长啊。"
"短期内可能会有影响,但长远来看是值得的。"李毅飞回答得很干脆,"我们要的是高质量发展,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
而且,"李毅飞话锋一转,"我已经和财政局研究过了,会对进行环保改造的企业给予一定补贴。"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环保工作推进得出奇顺利。
之前卡着的几个批文,居然在会议后陆续批下来了。
徐志国拿着新批下来的文件,百思不得其解:"书记,之前卡得死死的,现在居然主动给批了。
这也太奇怪了。"
李毅飞淡淡一笑:"这有什么难理解的?我们大张旗鼓搞环保,他们要是再卡着项目不放,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现在从上到下都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个节骨眼上谁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跟环保过不去。"
环保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遇到阻力。一些企业老板找到县委诉苦,带头的是本地知名的企业家老杨。
"李书记,您这个环保新规是不是太严格了?"老杨在办公室里坐立不安,"我们小本经营,增加这么多环保投入,实在吃不消啊。
一套污水处理设备就要几十万,这得卖多少特产才能赚回来?"
李毅飞耐心地请他们坐下,亲自给每个人倒了茶:"杨总,你的难处我理解。
但是你想过没有,好的环境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现在游客越来越注重旅游体验,一个脏乱差的环境,谁还愿意来?"
话锋一转,抛出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意外的消息:"而且,我已经让财政局研究相应的补贴政策,会对进行环保改造的企业给予百分之三十的设备补贴。
环保局还会派人上门指导,帮你们用最低成本达到新标准。"
老杨愣住了:"还有补贴?百分之三十?"
"当然。"李毅飞笑着说,"我们要的是共赢,不是要把企业逼死。
不过有个条件,必须是真正投入使用的设备,我们会组织验收。"
等企业代表们离开后,徐志国忍不住问:"书记,咱们哪来的钱搞补贴啊?财政那边我都问过了,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李毅飞神秘地笑笑:"市里答应支持一部分,县里挤一部分,再争取些上级专项资金。
关键是先把态度摆出来,让企业看到我们的决心。"
令人意外的是,环保工作的推进竟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周后,一家外资企业主动找来,表示想在白水投资建厂。
"李书记,我们就是看中了你们对环保的重视。"外资企业代表在洽谈时直言不讳,"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大部分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你们能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这很难得。"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项目很快就落地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家企业的到来,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一下子带来了好几个配套项目。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徐志国在项目签约仪式后感慨道,"没想到搞环保还能招来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