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218 章 一切向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 218 章 一切向好 (第2/3页)

美的茶叶。

    “张书记,忙呢?”李毅飞的目光落在茶叶上。

    张建军吓了一跳,慌忙起身,紫砂杯里的茶水洒了出来:“李书记?您怎么来了?

    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接您啊!”他边说边挪向茶几,试图把茶叶藏起来。

    “别藏了,我都看见了。”李毅飞拿起茶叶仔细端详,“‘云雾尖’吧?市场价一斤一千二。张书记一个月工资多少,喝得起这个?”

    张建军脸红耳赤,结结巴巴地说:“这,这是朋友送的,没花钱,就是普通茶叶......”

    “朋友送的?”李毅飞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过去,“上周三下午四点,建材老板刘总是不是给你送了同款茶叶?你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张建军接过纸条一看,手开始发抖:“李书记,我错了,这茶我没喝,马上退回去!”

    “退是该退,但不是退了就完事。”李毅飞平静地坐下,“张书记,墙上标语写得再好,不如实际做得好。你把心思放在收礼上,大店镇能好得了吗?”

    张建军低头认错:“我知道错了,一定改!”

    李毅飞当即让把所有干部召集到会议室开警示教育会。会上他没有点名批评,而是讲了几个近期发生的贪腐案例,最后严肃道:“咱们手中的权力是老百姓给的,不是用来谋私利的。谁还想搞小动作,别以为能蒙混过关,我这里的举报电话天天有人打。”

    散会后,一个年轻干部偷偷对同事说:“李书记这次来真的了,以后可不敢瞎来。”

    接下来的半个月,李毅飞跑遍了全县所有乡镇,查处了三个“搞小动作”的干部,全都按规定严肃处理。消息传开,全县干部都绷紧了神经。

    李毅飞清楚这只是开始。他看着手中一封举报信,上面写着某科长借审批项目之机索要“好处费”,他将信折好放进抽屉,喃喃自语:“下一个就是你。”

    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里,王建国忐忑不安地走进来。他是外地来白水投资食品厂的,半年前办手续跑了一个月都没批下来。

    “王总,手续办得怎样了?”工作人员小张主动迎上来,笑容可掬。

    王建国有些惊讶,上次来可没这待遇。“我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变更。”他递过材料,已经做好了再跑几趟的准备。

    小张仔细看了看材料,笑着说:“王总,材料都齐了,现在不用跑各个部门,在我们这儿就能一站式办理。

    材料放这儿,明天我们就可以电话通知您来取证。”

    “这么快?”王建国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睛,“上次来说要等一个月啊!”

    小张不好意思地笑笑:“之前我们工作没到位,流程太繁琐。

    这阵子李书记和徐县长狠抓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要求‘最多跑一次’。”

    王建国将信将疑,第二天果然接到电话。拿着崭新的许可证,他在休息区遇到几个企业老板,大家都在夸赞新变化。

    “我之前办税务登记跑了两趟,现在手机上就能操作,太方便了。” “是啊,之前总有人来厂里‘检查’想捞好处,这阵子再没见来了。” “听说李书记成立了营商环境监督小组,谁刁难企业一举报一个准。”

    王建国心里踏实了,当即给总部打电话:“我觉得白水投资环境真的变好了,建议追加两百万投资!”

    消息传到县委会,徐志国笑着对李毅飞说:“看来营商环境好了,企业自然愿意来。这才一个月,就有三家外地企业来考察,两家已经签了投资协议。”

    李毅飞点头:“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建企业服务群,有问题随时解决。不能让企业来了又走。”

    政务服务中心的角落里,一个以前总爱刁难企业的工作人员正低头认真整理材料。他听说之前有个同事因故意拖延企业手续,被李书记查到后直接调往偏远乡镇,再也不敢有半点马虎。

    解决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问题后,李毅飞将重心转到农民增收上。与徐志国深入研究后,决定在张庄村搞合作社试点。

    张庄村支书张老根是位近六十岁的老党员,为人实在但思想保守。李毅飞第一次开村民大会,院子里挤满了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李毅飞等大家安静下来,搬了个小马扎坐在人群中间:“乡亲们,咱们先算笔账。种玉米一斤能卖多少钱?”

    “一块二!”有人喊道。

    “自己拉去镇上卖,扣除油钱路费,一斤也就赚一块钱。”李毅飞接着说,“要是成立合作社,统一卖给县食品厂,一斤一块五,还不用自己跑运输,你们说划算不?”

    人群安静了片刻,有人质疑:“真能给一块五?要是压价怎么办?”

    问话的是老农户王大爷,种了一辈子地,最怕卖不上价。

    李毅飞笑了:“王大爷放心,我跟县里几家食品厂都谈好了,跟合作社签长期合同,价格保证不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