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32章 兰因絮果,皆有来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卷 第32章 兰因絮果,皆有来因 (第2/3页)

叫一个意气风发。

    可崔明皇看似义愤填膺,内心却冷静如冰:

    ‘我不敢杀这二人,他们也无把握拿下我…是了,马瞻求活……’

    ‘文圣神像移出文庙,一脉倾颓,诸圣无人发声,文圣一脉在文庙早已尴尬无比……何况我等并非针对整个文圣一脉,只为齐静春一人而已!’

    ‘逼得马瞻承认私德有亏,逼得马瞻吞下恶果,与齐静春彻底切割,正如师伯祖最开始的目的,让马瞻失去继承齐静春文脉的可能。’

    将今日之事从“残杀同门”的卑劣行径,扭转为背后文脉理念之争,对他崔明皇而言,压力骤减。

    在他看来,骊珠洞天坠落之时,文庙无一人伸出援手,已能看出文庙圣贤的态度。

    更何况如今齐静春已死,马瞻自认有亏,文庙的圣人难道还会为了文圣一脉的糊涂账,怪罪他不成?

    这位作为宝瓶洲名头最大的两人君子之一的“观湖小君”,瞬间意识到事情的关键:

    ‘马瞻不能死,否则我百口难辨,可他也不能干净……最好是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逼他自己放弃齐静春的文脉。’

    马瞻枯瘦的手指颤巍巍地指着崔明皇,嘴唇哆嗦着,却是发不出清晰的声音,只发出嗬嗬的喘息。

    崔明皇见状,气势更盛,步步紧逼,声音朗朗:

    “怎么?无言以对了?马瞻,你枉读圣贤书,却行此卑劣之事,如今更是连承认的勇气都没有了吗?你还有何颜面自称文圣弟子,有何颜面面对齐先生在天之灵?!”

    他句句诛心,看似在斥责马瞻,眼角的余光却不着痕迹地扫过一旁沉默的林照。

    林照自始至终只是抱着那柄墨色剑鞘,冷眼旁观着两人的争辩。

    他面色平静,目光在慷慨陈词的崔明皇和气得说不出话的马瞻之间缓缓移动,仿佛在看一场与己无关的戏码。

    在马瞻出声时,他就已经意识到老人的意图,没有阻拦,任由马瞻作为。

    正如林照先前所说,他是来给马瞻选择的。

    不能替马瞻选择。

    而老人先前能为了李宝瓶等人与崔明皇决死,此时也做出了他的选择。

    马瞻嘶哑低笑,笑声中尽是苍凉:“崔明皇,我知你心思,更知你背后那人的算计……呵呵,好一个师兄……”

    “那我……便顺了你们的意。”

    马瞻闭上了双眼,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气,唯有胸口还在微弱起伏。

    他嘶哑着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带着无尽的疲惫与灰败:

    “老夫私德有亏,无颜再以文圣门下自居,无颜以齐静春师弟自居,自此…与山崖书院…再无瓜葛,此生……永不踏足书院半步!”

    崔明皇闻言,长叹一声,声音沉痛而肃穆:

    “马瞻,你能幡然醒悟,承认己过,虽是大错已成,却也总算保全了最后一丝读书人的体面。望你日后谨守此言,洗心革面,莫要再玷污圣人教诲,辱没儒家门风。”

    他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坐实了马瞻的“罪名”,又彰显了自己的“大度”与“惋惜”。

    仿佛一切皆在情理之中,尘埃落定。

    说罢,他不再看地上气息奄奄、仿佛瞬间又苍老了十岁的马瞻,转而将目光投向始终沉默的林照,语气缓和了些许:

    “林小友,今日之事,乃我儒家不幸,亦是马先生自取其祸。还望小友念及儒家清誉,勿要将此间细节外传,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非议,徒增纷扰。”

    林照抱着剑鞘,面色依旧平静如水。

    他迎上崔明皇的目光,既未点头应承,也未出言反驳,只是淡淡地回望过去,眼神深邃。

    这种沉默,在崔明皇看来,已是默认。

    他微微颔首,姿态重新恢复了那份观湖君子的雍容气度,仿佛方才的疾言厉色与生死搏杀从未发生过。

    “此间事了,崔某告辞。林小友,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话音未落,他周身浩然之气涌动,清濛濛的文光缭绕,身形化作一道流光,冲天而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