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2章淬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102章淬火 (第3/3页)

那是去年从退役军舰上拆下的紫铜缆。

    军工代表暴跳如雷。何雨柱却盯着切口发呆:截面整齐得像机械加工,普通剪钳根本做不到。

    小李的工具箱里找到特制割刀。他拒不交代电缆去向,被关进禁闭室。

    生产停滞第三天,郊县小冶炼厂却送来样品:纯度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电解铜,正好够完成订单。

    货车司机说不清货源,只道是匿名人士用电缆换的。熔炼时铜水泛出奇异的玫瑰金色,铸出的弹壳敲击声清越悠长。

    订单如期交付。庆功会上,郑干事朗读嘉奖令,却无人鼓掌——工人们都盯着窗外。

    禁闭室窗口飘出轻快的口哨声,是《喀秋莎》的旋律。

    调查结论是“待查”。小李调回车间,但不得接触核心工艺。他整天擦设备,把老机床镀铬手柄擦得照见人影。

    秋雨来时,厂房屋顶漏得厉害。老周回厂修防水,从排水沟捞出一捆俄文笔记——每页都精心塑封,还标着中文注释。

    笔记在知青中传抄。有人按图索骥改进工艺,废品率降了一半。

    郑干事发现时勃然大怒,没收所有笔记。当晚他办公室玻璃被砸,笔记不翼而飞。

    第二天黑板报出现俄文单词,下注中文释义:“公差——允许的误差”。

    全厂工人都在学这个词。老赵打磨弹壳时嘀咕:“公差公差,公家允许的误差嘛。”

    年终考核时,小李工段的合格率全厂第一。奖状却被郑干事扣下:“要走群众评议程序。”

    评议会在雨夜举行。雷电劈中变压器,会场陷入黑暗。电工查修时发现,有人给备用发电机加了双保险。

    灯光再亮时,小李站在话筒前。他先说俄语,然后自己翻译:

    “技术没有阶级性,但为谁服务有阶级性。”

    台下静默片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何雨柱在档案里写下评语:该同志技术上需锤炼,立场上待考验。

    墨迹未干时,窗外飘进一片银杏叶,正好盖住“考验”二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