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1章 军事改革 (第2/3页)
炮手需要练习火炮瞄准,快速装弹,协同操作。
训练中,还引入了考核机制。
定期对士兵的武器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考核优秀者给予奖励,不合格者则进行补考,直到合格为止。
最后,强化协同作战训练。
以往明军作战,大多是各部队各自为战,缺乏协同配合。
改革后,增加了步兵与炮兵协同,骑兵与步兵协同等训练科目。
比如,在攻城战训练中,先由炮兵轰击敌方城墙,打开缺口后,步兵再冲锋入城。
在野战训练中,骑兵负责迂回包抄,步兵负责正面牵制,火铳手负责火力压制。
通过反复训练,明军各部队之间的协同配合越来越默契,整体战斗力大幅提升。
一支强大的军队,离不开完善的后勤保障。
以往明军的后勤补给大多依赖就地征粮,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引起百姓不满。
陈林与朱元璋决定,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军事后勤体系。
首先,设立“大明军需局”,负责统筹军队的粮食、武器、弹药、衣物等物资的采购、储存与运输。
军需局在北平、大同、宣府等军事重镇设立了军需仓库,提前储存足够的物资。
比如,每个仓库储存的粮食,能满足一万人军队三个月的需求,储存的弹药,能满足一场中等规模战争的消耗。
其次,改善物资运输方式。
利用现代带来的工程车与蒸汽机带动的火车。
技术团队正在研发简易的铁轨与火车,计划先在北平与大同之间修建一条示范铁路,提高物资运输效率。
同时,还组织了运输队,配备了马匹与马车,负责短途运输与偏远地区的物资补给。
最后,建立“医疗后勤体系”。
在每个军队驻地设立军医院,配备现代医护人员与大明的郎中,负责士兵的日常医疗保健与战伤救治;
为军队配备急救包,让士兵在战场上能及时进行自我救治或互相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