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227 章 农业革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 227 章 农业革新 (第2/3页)

    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年满十二岁,愿意学习,都可以报名入学。

    将原先的小学也一并并入新学馆。

    新学馆的课程设置也与传统私塾不同,分为“基础课”与“专业课”。

    基础课包括、识字、算术、大明律法等。

    专业课则分为农业、工业、医疗、行政四个方向,分别由现代的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医护人员与行政专家授课。

    比如,农业专业会教授改良种子的种植方法,农田水利的修建技术,病虫害防治知识等。

    工业专业会教授蒸汽机的原理与操作,简单机械的制造,金属冶炼的技巧。

    医疗专业会教授基础急救,常见疾病的治疗,卫生防疫知识等。

    行政专业会教授文书写作,账目管理,政务处理流程等课程。

    新学馆的考核方式也很灵活,不看重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实际能力。

    比如,农业专业的学生,考核内容是在指定地块种植改良种子,根据产量与作物长势评分;

    工业专业的学生,考核内容是组装一台简单的机械,根据组装速度与机械性能评分。

    考核合格的学生,会被授予“技能证书”,并推荐到相应的岗位任职。

    比如农业专业的学生,可到县衙的“农业局”协助推广新的种植技术;

    工业专业的学生,可到“示范工坊”参与蒸汽机的应用研发。

    大明新学馆的设立,在应天府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起初,士绅阶层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学习农工技艺是下贱之事,不愿让子弟入学;

    但普通百姓却十分踊跃,纷纷送孩子报名。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不用科举也能当官、谋生的好机会。

    随着第一批学生毕业,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

    选拔人才事情,陈林没有过多参与,主要交给朱标和方孝孺去推行。

    他现在的主要精力得放在技术推广与产业革新,让大明迈入蒸汽时代

    行政体系改革为革新扫清了障碍,接下来,陈林与朱元璋将重点放在了技术推广与产业革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