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224 章 再次满载而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 224 章 再次满载而归 (第2/3页)



    继续在这些领域深耕,不仅效率低下,反而可能让杨士奇等人陷入“知而不能用”的困境。

    “后续的学习,交给书籍就够了。”

    负责统筹教学的老教授将一摞沉甸甸的资料推到陈林面前,里面既有系统梳理的工业技术手册、农业改良指南,也有从秦至清的历史治理案例汇编,甚至还包含了数套基础的数学、物理教材。

    “这些资料能帮你们打牢基础,至于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举措,还得靠你们回到大明后,结合当地的水土、民情慢慢摸索。”

    陈林抚过印刷工整的书页,郑重地向专家团队躬身行礼。

    与知识储备同步完成的,还有穿越所需的物资筹备。

    在城郊一处戒备森严的大型仓储基地里,各类物资被分门别类地堆放整齐。

    从几毫米粗的精密零配件,到数米长的无缝钢管,再到全新组装的小型蒸汽机,甚至连用于修建厂房的钢筋、水泥,以及能提高农业产量的改良种子,都被一一清点入库。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大批工程车,车身旁还堆放着配套的维修工具与燃料。

    负责物资调度的工作人员拿着清单逐一核对。

    这些物资足够支撑大明在五年内搭建起基础的工业框架,只要能顺利落地,先从纺织、采矿、冶炼等行业入手,不出意外的话,完全能让大明提前迈入真正的蒸汽时代。

    至于更遥远的电气时代,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需要建立在蒸汽时代全面铺开、能源与工业体系初步成型的基础上,只能留待下一次穿越时再做筹备。

    人员安排也已尘埃落定。

    此前参与对接、且自愿随陈林一同返回大明的技术人员、医护人员与管理人员,均已正式划拨到陈林新注册的“洪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名下,成为他旗下的员工。

    大家提前完成了劳动合同签订与身份信息备案,还接受了基础的明代礼仪与生存技能培训。

    毕竟,他们即将踏入的,是一个没有现代医疗、没有便捷通讯的古代社会,每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