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二章 重逢的印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三十二章 重逢的印记 (第1/2页)

    省博物馆的“丝路兰草”特展开展那天,青峰山的兰草坡飘起了细碎的桂花雨。夏听听站在时光故事馆的窗前,看着载着“少年故事队”的中巴车驶远,车后窗上,小宇举着竹片摄像机朝她挥手,镜头里晃过老槐树的剪影,像把此刻的时光也装进了故事里。

    “听听,你看谁来了。”张姐的声音带着惊喜,掀开门帘时,带进一阵桂花香。门口站着位穿蓝布衫的老人,手里捧着个藤编筐,筐里铺着泛黄的棉纸,裹着些长短不一的竹片。

    “是陆导当年的场记,”老人的手指在竹片上轻轻敲着,发出“3-2-5”的节奏,“这些是他拍《东山雨》时用的分镜竹牌,每块都记着镜头数,丢了大半辈子,昨天翻老箱子才找着。”

    竹牌上的墨迹已淡得发灰,却能看清陆明远标志性的简笔画:有块画着沈曼青举着伞站在兰草坡,伞骨的角度与小宇的油纸伞惊人地相似;还有块刻着个歪歪扭扭的“谢”字,旁边标着“雨停后第三镜”,与沈砚找到的“谢”字陶片隐隐呼应。

    夏听听把竹牌放进恒温箱,与那半块汉代竹简并排。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竹牌上的纹路与竹简的裂痕在光影里交错,像两段相隔千年的时光,终于在故事馆里找到了共同的呼吸。

    午后,沈砚从省博物馆打来视频电话。镜头里,小宇正站在帛书残片展柜前,举着竹片摄像机给观众讲“兰草渡流沙”的故事,身后的电子屏上,晋代商队的驼铃声与《草木兵》的配乐混在一起,引得一群孩子围着他追问:“后来呢?兰草到了西域,又开了什么花?”

    “博物馆的人说,这是他们见过最特别的导览,”沈砚把镜头转向展厅入口,那里挂着条巨大的蓝布,上面贴满了观众的留言便签,“你看这条,是个敦煌学专家写的,说要带莫高窟的壁画摹本过来,和帛书残片办个‘双展’。”

    罗森踩着桂花雨跑进馆时,手里攥着张机票。“北非的读者邀请我们去参加‘和平草’收获节,”他把机票拍在桌上,票根上印着片兰草叶,“她们说要把第一批收获的草籽,亲手交给青峰山的人。”他突然指着门口,“说曹操曹操到,省博物馆的直播车来了!”

    直播车停在老槐树下,摄像机对准那株半紫半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