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片场风波,旧影重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十八章 片场风波,旧影重燃 (第2/2页)

的离开稍缓,却意外收获惊喜。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抱着作业本,挤在片场角落当“小场记”,用歪扭的字记录下“老兵哭了三次”“邮差的铜铃响了十七下”。有个孩子在本子里画了幅画:陆明远和沈曼青站在云端,给片场的兰草坡撒种子,旁边写着“他们在天上看我们拍戏呢”,夏听听把画贴在监视器旁,成了剧组最特殊的“祈福符”。

    沈砚从南疆归来时,剧组正拍“邮差送阵亡通知书”的重场戏。他抱着装满沙漠沙的陶罐冲进片场,陶罐里的兰草籽簌簌作响。罗森饰演的邮差打开通知书的瞬间,沈砚把陶罐轻轻一倾,沙粒混着草籽落在青石板上,在夕阳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像逝去战友的魂灵归队。老戏骨望着这幕,双膝跪地,对着沙粒深深叩首,监视器里,光影与情感交融,夏听听知道,这场戏成了。

    当晚,剧组围着篝火复盘。秦老用树枝在沙地上画陆明远的分镜图,罗森数着木枪上的兰草叶,张姐把孩子们的画编成册。夏听听摩挲着陆明远笔记里“去南疆,带曼青看沙漠的风”那句话,突然收到沈砚发来的照片:尼雅遗址的佛塔下,新播的兰草籽冒出嫩芽,在风沙中倔强摇晃,像无数个等待被讲述的故事,正挣脱时光的土壤。

    而远在巴黎的皮埃尔,收到夏听听寄去的《草木兵》拍摄花絮,连夜给电影节组委会写邮件。他在信里说:“这不是普通的战争片,是草木写的史诗,是中国人把‘传承’二字,种进了每帧画面里。”窗外,塞纳河畔的柳树抽了新芽,皮埃尔望着电脑屏幕上的兰草坡,恍惚看见东方的风,正携着故事的种子,跨越山海而来。

    《草木兵》的拍摄仍在继续,兰草坡的风里,既有陆明远与沈曼青未说完的故事,也有夏听听团队续写的崭新篇章。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碎片,正被一双双年轻的手拾起,拼凑成更辽阔的图景——就像兰草籽,无论飘向沙漠还是山林,只要落地,就会生长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脉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