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十卷 横扫千军如卷席_第五十八节 瓜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正文 第十卷 横扫千军如卷席_第五十八节 瓜分 (第3/3页)

都该奖赏黄军门手下的将士才对,但末将等转念一想,如果仅仅是长生岛拿走,恐怕朝廷里又有些苍蝇会嗡嗡叫了。”

    这番话又听得黄石心中佩服不已,这几位爷一个字不用说,光凭眼色就把事情商量得这么透彻,这种沟通能力……果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金冠说的也是实情,如果长生岛独吞,那御史不为此弹劾他才怪了,但如果是东江军和关宁军一起把银子分了,就把责任分摊了,起码也能落一个法不责众。想到这里黄石豁然开朗,有道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黄石心里也存着多个朋友多条路地想法,和姚参将他们又谦让了一番。最后敲定还是三七开,五十万两库银东江军拿三十五万两,关宁军的六位将军去分剩下的十五万。

    天黑前,赵引弓和吴穆就互相搀扶着回来了。搜索队一直沿着冰面走了几里,又捡回了一些落下的伤兵尸体。他们一共收集到了一千二百多具蒙古人的首级,辫子兵的首级共有九百余具,其中真鞑子至少四百多。回来的时候赵引弓还在一个劲地叹息,说有太多地首级已经无法辨认了。

    听到有两千两百余具首级,姚参将他们笑得更是开心,而且在这样的大胜面前,区区五十万两银子又算得了什么?内阁和六部的官员肯定也会想来分一杯羹,当然山东和辽东地文官也不会放过这块肥肉,这才是他们眼前地正经事情。

    在分功的大环境下。黄石和姚与贤他们都认为不会有御史跳出来废话,就算有个别不知道好歹想搏出位地人。也肯定会被其他官员认为是挡路地多事之人,他们的弹劾肯定会被皇帝留中不发。

    满面春风地赵引弓也一扫战前的晦气表情,兴致蛮高地邀请几位将领一起赴宴,现在他和黄石说话的语气也亲切了许多,和前几天那种“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态度判若两人。这次赵引弓保住了觉华的土地和库藏,虽然他不能节制黄石。但怎么也可以说自己帮助到了黄石。协调好三个参将和五个游击(黄石带来的金求德和章明河)的六个营地兵力共同作战是运筹之功,这份功劳既然黄石拿不走,那就怎么也跑不出他赵引弓的手掌心了。

    借口军务繁重,宴会上黄石只喝了很少的一点酒,趁赵引弓耳红眼热的时候,黄石就拐弯抹角的告诉他银子都被按照事先的悬赏发了下去,五十万两都花了个干干净净。赵引弓先是一愣,然后竟然笑起来。连声让黄石尽管放心,他赵引弓作为觉华地方官,自然会替将士分说明白。

    赵引弓的合作态度有点出乎黄石意料,不过既然他这么痛快,黄石也就趁势恭维了几句。姚参将等人更是一哄而上给赵通判敬酒,他们想把赵引弓灌得更醉一点儿免得他明白过来。然后趁赵引弓大醉的机会让他在众人前把话说死,免得明天又反悔。

    其实这倒是姚参将他们多虑了,现在赵引弓虽然是喝得有点多,但脑子里还是挺清醒地。刚才去清点首级的时候赵大人就打定主意以后不和黄石作对了。他虽然可以弹劾黄石上岛后的跋扈行为,但既然有这么一场大胜垫底,那任何弹劾也没作用了。急着想分功劳的文官们只会在皇上面前拼命吹嘘他们事先就很看好黄石、拼命吹捧皇帝的高瞻远瞩,而弹劾黄石的奏章他们才懒得去看一眼呢。

    赵引弓觉得,如果把自己和黄石不和地事情捅出去也对自己不利,宣扬自己和黄石文武同心明显会有更好的效果。再说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赏银导致士气大振、士气大振导致大破敌军。这明明是远见卓识嘛。赵引弓不打算说自己是这个明智之举的愚蠢反对者。

    酒过三巡,吴公公又扯着大嗓门开始讲故事。无可否认的是。吴穆这厮确实讲得很有意思,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关键时刻卖的那点小关子也是恰到好处,把人心搓揉得七上八下,黄石真怀疑他以前到底是说书的还是保镖的,众人群星捧月般地听得津津有味。黄石也坐在一边微笑,不过他这时候已经是心不在焉,大战结束后黄石觉得后金去而复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紧张的心情也一下子放松了不少,一个念头就盘踞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