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七卷 谁人为我砺青锋_第十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正文 第七卷 谁人为我砺青锋_第十节 (第3/3页)

项罪名,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批红认可,下令将熊廷弼革职,勒令入京听候处分。

    东林党内阁任命袁应泰为辽东经略,立刻组织对建州军的讨伐。在东林党中素有治水专家美誉的袁应泰自信饱满地赶赴辽东上任。他到任后,立刻下令撤除熊廷弼原先的各种部署,并随即向朝廷提出自己的方略。

    袁应泰指出,在最近的一年来,辽东镇对建州军的战绩非常良好,尤其是在沈阳、奉集堡等战役中,明军数次野战获胜,足以显示明军远超建州军的野战能力。而且现在明军在辽东镇拥有战兵近七万,援辽兵一万余,对比建州军的两万披甲具有绝对优势,所以袁应泰认为全线进攻,一雪萨尔浒前耻的时机已经成熟。

    首辅叶向高,阁臣王化贞,东林元勋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等人都对此极为称赞。但正在京师戴罪等候审讯的熊廷弼却大声疾呼,认为明军绝不能鲁莽从事,否则就会遭受重大损失,但当然没人理睬他,熊廷弼的奏疏被留中不发。

    得到大家一致的鼓励和称赞后,袁应泰提出了更具体的方略,他主张把八万人分成三路,同时从北线、中线和南线三面攻打建州,这样,每一路的明军都会拥有两万以上的战兵。袁应泰认为,这样就足以保证每一路明军都具有单独面对建州军全军并战而胜之的能力。

    这个方略再次得到了朝中的如雷赞许。袁应泰随即开始动手实施这个方略,同时还下令停止熊廷弼持之以恒的袭扰战。袁应泰认为全线的袭扰战消耗太大,而且也会导致大量士兵伤亡。停止了袭扰战以后,各部明军的物质消耗迅速减少到原来的一半不到,袁应泰一边为能替国家节省大批物资而沾沾自喜,一边命令各路明军加紧储备物资,他通令全军要在天启元年六月前做好准备,然后三路齐发攻入建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