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卷 谁人为我砺青锋_第四节 (第3/3页)
犹有列国数百、生灵亿兆,天下非我大明一国之天下。吾德则天德,吾咎则天咎,皇天何待吾如此厚也?“
方才太子嘴上虽然竭力为父亲说话,但心里也觉得父亲的一些做法有些不妥,比如征收工商税、海关税等。大明的读书人认为,除了农税以外,再收任何其他的税都是与民争利,都是天子失德。现在听父亲并不认为自己收税有错,太子嘴上唯唯喏喏,但心里却不以为然。
万历察言观色,知道太子口服心不服,心中不禁又是一声叹息。但这是自己的儿子和皇位继承人,就算明知是白费力气也要试试:“太祖有言,不虐下民则江山永固。蓬蒿一年苦劳不得休,吾想与其夺蓬蒿口中之食,不若取商贾奢侈之财。朝臣多谓此乃与民争利,触怒上天降下异兆,此皆乃吾一人之过,与吾儿无干,吾儿若不喜诸法,可一并废绝以得天心!“
太子闻言先是一喜,但随即就意识到这是父亲在交代后事,顿时又悲从中来,忍不住呜咽道:“儿臣遵旨。“
“不过吾儿不可操之过切。吾收诸税乃为国家所用,群臣多谓停税则天必降雨,若其果然,自然国家无须继续赈济灾民,九边军镇也用度自足,无须国家再拨粮饷。可吾儿若骤然全废,而天一时不雨,那国家无钱赈济,九边亦无饷矣!“万历心中全然不信停税就会下雨,停税就能让危害全国数十年的灾害中止,他刚才作个退步就是为了说服儿子接受一个过渡期,不要骤然大改国家的政策。万历皇帝作完铺垫后,终于说到了核心:“治大国如烹小鲜,吾儿可先免矿税、榷税,如此天心必喜,待灾情有所缓解,吾儿可再免茶税、丝税,国用充足后吾儿再免海税、布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