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两地书(十五) (第3/3页)
林
XX年4/17
林:
来信收到。第一件事是觉得太让你劳累了,以前都说过了,老让你熬夜,已很使人心疼,这回还竟然“无赖”地给你派下“任务”;中午看你的“暂时”时,都不知该怎么对你说了,还要忙很多事,还要顾“任务”,更还那么心细地怕我误会你生气……晚上的信看了后,首先想到你的认真和用心,否则不会有这么深刻的剖析评判。再是呢,你以往的阅读和思考也让我深为敬钦,而有着这样的基础,又怎能不提出那么多对我深有启发的见解、意见和建议呢?比如对现实题材的看法,对“阴暗”和“亮色”的见解,对小人物塑造、议论、情节设计等等的建议,尤其是对小说中所涉及以及将还要涉及的“风尘女子”的意见和感受,看了后就已经很有感触,回头再融入到往下的写作中时,那一定会起到更大作用的。第三个,当然是看到了你出色的聪明,至少有三个要点,你已经猜到了,其一是“小说将断然不会仅仅是文人与女人的感情纠葛”,而必然会“还有很多层面,各类人物的较量与冲突,会令小说的故事更有看头”;其二是“这样的男人为什么离婚了,他的孩子呢?相信今后的故事不会没有交代的”;其三是“XX之外的女子可以找出一个来这样写(已经都做过伏笔了,往下发展就一定会出来的,而且肯定还会让你有点儿意外)”。
你这些看法和评判中,至少有两处说到我的要害。其一是作品的“亮色”问题,我以前因种种主客观原因,往往对灰暗的一面看得多了些,这样对写杂文固然很好,但用于写小说,则往往就让人越看越觉得消沉,不对味;后来再深思这问题,而且更随着对生活的感悟,慢慢就明白了,问题并不在于你看的或写的“灰暗面”是多是少,而在于你赋予作品主人公(其实也就是自己)和主要一些人物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些内心的世界呢?这样一来,应该说,在小说写作中,越往后发展,你就会越能够清楚地看到,即使是在漆黑一片的暗夜里,也仍然会有着如丹珂捧在手里一样的那颗燃烧而光明的心。其二呢,能引起你对于XXX以及同类女子写法的绝非无理的看法与评判,其实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又和前一个问题连在一起了,那就是我自己也感觉到了,是不是由于想强调人内心的“亮色”,而确实把笔下的人物“理想化”得太脱离实际了呢?这问题将进一步再认真地思考和调整。应该说,我之所以写这样的人物、以及一定要着眼于这样的人物,其实除了当今的现实外,潜意识里,也受着以前读过的一些名著的影响,一本是《德伯家的苔丝》 ,另一本记不清书名了,但情节和人物仍记得极清,是俄罗斯作品,写一个贵族玩弄了女仆后又抛弃了她,结果这女孩成了妓女,几年后又因犯罪(好象是伤了人)发配去西伯利亚,而这时这贵族已成为十二月党人,对以前所做所为深深忏悔,为了赎罪,非跟着发配的犯人一起去西伯利亚,很多很多极其感人的情节,都从这时展开……总之,这里面有很多要深刻思考和艺术操作的东西,而你的切中要害的点出,确使我获益匪浅。
高XX年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