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比郑更惨 (第3/3页)
接过烟,付了钱,郑方圆说:“阿姨,老周不在家啊。”
“他出去有事了,你们是?”
“我们是他同事啊,你不记得了?上次在街上还跟你打了招呼。”
“我这年纪大了,不记事。同事好啊,坐坐。我给你们倒水。”老人热情招呼着。
接过茶杯,郑方圆关心道:“叔叔身体怎么样了?”
“就那样,每天就只能在家里走几步路,其他都是吃了睡睡了吃。”
“情况没再恶化吧。”
“不好说啊。上个月复查,医生说有转移的迹象,还需要再观察。”老人叹了口气,“就这样一直吊着,要死不死,要活不活的。我早跟周松讲,要不放弃算了,保守治疗。人总是要死的,别拖累了他,他不肯。说这天底下没有儿子对父亲见死不救的。”
她说的既是心里话,也不是心里话。一方面,她当然不愿意放弃半辈子的老伴。可另一方面,她又不想拖累儿子,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
“孙子呢,情况好些了吧。”郑方圆将话题转移到少年身上。
看着孙子,老人忽然眼睛湿润起来:“我也不知道好没好些,每个月都带他去县里做康复。现在已经会说拉了、吃了、睡了,其他的还是没办法交流。可这算什么啊,是个人都会啊。我老劝周松,他爹就不治了,省着点钱,送儿子去大医院再看看。这样下去怎么办啊,等我们都老了、死了,谁来管他啊。唉……”
这就是最真实的心里话了。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哪怕是放弃另一位老人的生命,也要不惜一切代价顾着孩子。
“别这么想。”郑方圆安慰道,“有进步就是好事,现在脑瘫也不是完全不能康复的,坚持训练,也许过几年就好了……”
在绝望的人面前,安慰的话是最无力的,连说话的人都没底气。谁都知道,这种从小落下的病,拖到现在,已经过了最佳康复训练期。这辈子能不能恢复到最基本的生活自理水平,希望十分渺茫。
又聊了几句,郑方圆打算起身告辞。突然冷刚柔直接拿出手机,照着柜台上的二维码扫了一千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