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章 山风知意,匠心初遇藏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31章 山风知意,匠心初遇藏边 (第3/3页)

挂着未融化的冰棱。林宇选了根碗口粗的树干,用锯子小心地锯下来,卓玛则在一旁收集掉落的松果:“这个能当燃料,还能喂松鼠。”阳光透过树枝洒下来,在雪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两人的笑声惊起几只飞鸟,在林间扑棱棱地掠过。

    回到村里,林宇支起临时的工作台,开始加工木轴。刨子在他手里上下翻飞,木屑像雪花一样落在地上,很快堆起一小堆。曲珍阿妈坐在门口晒太阳,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忽然对卓玛说:“你看林队长的手,虽然是握枪的手,做起细活来比姑娘家还巧。”

    卓玛把这话告诉林宇,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在部队学过点木工,没想到在这里用上了。”他忽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个小盒子,“阿妈,上次看你绣唐卡眼睛总眯着,这个送给你。”

    盒子里是副老花镜,是他特意托总部从县城带来的。曲珍阿妈戴上眼镜,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丝线,突然“呀”了一声:“能看清了!这根金线里有七根细丝,我以前都看不清!”她激动地抓住林宇的手,粗糙的掌心在他手背上摩挲着,像在抚摸失而复得的珍宝。

    那天下午,木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林宇修好磨盘后,全村人都来磨青稞,金黄的青稞粉簌簌落下,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清香。曲珍阿妈坐在缂丝架前,戴着新眼镜专注地绣着唐卡,阳光照在她银白色的头发上,像镀了层金边。卓玛在一旁给她穿线,嘴里哼着古老的歌谣。

    林宇坐在角落,拿出曲珍阿妈送的缂丝碎片,对着阳光看。雄鹰的翅膀在光线下透明得像蝉翼,他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不只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人心的连接——就像这丝线,看似纤细,却能把雪山、草原、人和人的心意都织在一起。

    月光下的约定

    任务即将结束的前一天,达古村的村民们聚在晒谷场,用最隆重的仪式感谢林宇和队员们。卓玛穿着崭新的藏袍,给每个人献上哈达,雪白的哈达在阳光下飘拂,像展翅的飞鸟。顿珠大叔杀了家里最肥的羊,青稞酒倒在木碗里,泛着琥珀色的光。

    曲珍阿妈特意绣了面小小的五星红旗,用红丝线在边角绣上了雪山和祥云。她把红旗交到林宇手里,声音带着郑重:“这红旗上有我们达古村的山和云,你们带着它,就像带着我们的祝福走。”

    林宇接过红旗,感觉沉甸甸的。他忽然转身对大家说:“我们这次带来的药品和物资总会用完,但手艺和知识能一直传下去。我已经联系了总部,会协调专业的医疗队定期来村里,还会请手工艺专家来向阿妈学习缂丝技艺,把这门手艺记录下来,教给更多人。”

    人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卓玛拉着林宇的衣角,眼睛亮晶晶的:“真的吗?以后会有人来学奶奶的手艺?”林宇蹲下身,认真地看着她:“不仅有人来学,还要把你们的唐卡、你们的故事传到山外去,让全世界都知道达古村的美。”

    当晚,月光格外明亮,把雪山照得像蒙了层银纱。林宇和队员们坐在屋顶,看着村里的灯火一盏盏熄灭,只有曲珍阿妈的木屋里还亮着灯,缂丝架上的唐卡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队长,你说我们下次来,唐卡能绣完吗?”小李望着远处的雪山问道。林宇手里把玩着那枚缂丝雄鹰碎片,月光照在上面,金线闪着微光:“会的。手艺这东西,就像山里的雪水,只要有人守护,就永远不会断流。”

    远处传来隐约的歌声,是曲珍阿妈在唱古老的歌谣,歌声顺着晚风飘过来,带着雪山的清冽和酥油的温暖。林宇知道,这次任务的收获远不止救了一个人、修好了几样东西,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关于生命的延续,关于文化的传承,关于不同民族之间心手相牵的信任。

    第二天清晨,林宇他们离开时,全村人都来送行。曲珍阿妈把一幅刚绣好的小唐卡塞给他,上面是雪山下的木屋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卓玛抱着那只获救的小牛犊,小牛已经长大了不少,正好奇地用鼻子蹭林宇的军靴。

    车子驶离村庄,林宇从后视镜里看到,村民们还站在路口挥手,直到身影变成小小的黑点。他把唐卡小心地收好,指尖摸到藏在口袋里的缂丝雄鹰碎片,忽然觉得心里充满了力量。

    山风穿过车窗,带来远处雪山的气息。林宇知道,无论下一个任务点在哪里,这段在藏边的经历都会像这唐卡上的丝线,牢牢地织进他的生命里。那些雪山下的暖光、木屋里的丝线、村民们的笑容,都将成为他守护和平的力量,在往后的岁月里,温暖而坚定地指引着前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